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孙权劝学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言多务孰()若孤涉()猎即更()遂()拜邪()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权谓吕蒙曰谓……曰:对……说谓:告诉2.卿今当涂掌事卿:当涂: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4.但当涉猎但:涉猎:5.见往事耳见:往事:6.孰若孤孰:谁若:7.蒙乃始就学乃:就:从事8.及鲁肃过寻阳及:过:路过9.即更刮目相待即更:10.肃遂拜蒙母遂一词多义:当、见、以、大、即、就、益、乃、为、之、书A即书诗四句书:写B孤常读书:名词三、翻译下列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回答问题《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围绕“学”,文章分别写了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三件事。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例:表现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或学习的必要性)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当个句子?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例:《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是如何劝学的?答:孙权首先一语破的,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其次以自身为例,指出学习的可能性。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有什么作用?答:鲁肃叹学情景,从侧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成功,吕蒙才干增长的惊人,有力地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这一中心。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答:因为吕蒙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一成语给我们什么启示?答: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如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例: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的性格特点。孙权:平易近人,在部下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爱。吕蒙:知错能改,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学习。鲁肃:忠厚的长者,真诚,讲礼节。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希望。卿言多务,孰若孤?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调侃的语气,颇为自得的神态。10.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完成下面的题目。①用原文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孙权在劝导吕蒙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如何?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④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简要说明。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主要运用了现身说法。在孙权的劝导下,吕蒙“乃始就学”,并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③拜别蒙母,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④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来表现吕蒙学习后的巨大变化。(或:对比,将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11.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成成语,试着写出两个:(1)吴下阿蒙:形容学识尚浅的人。(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五、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且学有所成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启示我们读书大有益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六、吕蒙的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发?不能因事务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只要发奋学习,就能学有所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或事。七、写作特色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侧面烘托。详略得当。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上一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同步练习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