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别扭(bié) 譬如(bì) 鞠躬尽瘁(jū) 正心休身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南腔北调C.恢复(huī) 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 躬行君子D.累赘(zhui)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学尔不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段话不用这个词还好,用了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B.张老师要求我们不能迟到一分钟,他自己便以身作则,第一个到教室。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D.孔子虽然被尊为“圣人”,但他还是经常不耻下问。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人。B.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①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②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③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④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⑤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使人难忘的是毛竹。A.⑤④①③② B.④①③②⑤C.⑤①④②③ D.①④②③⑤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昂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6.“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文段中哪几件小事能体现这一点?7.结合语境,谈谈句中加点的“他”指的是谁?为什么?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8.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9.“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叶圣陶先生的话,是不是与他重视“简洁”的文风矛盾?为什么?很现代的叶圣陶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练习
上一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一练    下一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