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填空。叶圣陶,原名__,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童话集《________》。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别扭(bié)譬如(pì)丁卯(mǎo)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生疏(shū)字帖(tiē)诲人不倦(huì)C.恢复(huī)修润(rùn)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拖沓(tā)朦胧(méng)以身作则(zé)3.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第二部分:能力经典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段可视作引子,主要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B.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待人厚”的一面。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D.文章最后,作者以抒情的方式,提出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7.精美文段赏析。①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已,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③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④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节选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选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德?分别用哪些事例来说明的?(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已,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3)选文中举叶圣陶先生区分“做”和“作”的例子,目的是什么?(4)结合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第三部分:提高经典8.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②当然要观察。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
上一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习题    下一篇: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测试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