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两课时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叶圣陶的“写话”和“简洁”的语文主张及其具体内涵。学习叶圣陶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教学过程: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当他去世之后,人们想起他,会忆起哪些往事呢?让我们在张中行先生的文字中去了解叶圣陶先生。整体感知作者介绍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叶圣陶介绍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字词讲解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冗长rùn、shū、zhuó、kěn、pì、ménglóng、léizhuì、bièniǔ、tuōtà、tiē、huìjuàn、chǐ、diānpèiliúlí、shēn、rǒng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商酌:指反复仔细地商量。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层次划分速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第1段)第二部分: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的过人之处。(第2段)第三部分: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3—5段)第四部分: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6—8段)第五部分: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第9段)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待人厚,律己严。待人厚:(1)第3自然段:修改文章;(2)第4自然段:送客;(3)第5自然段:复信。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探究语文主张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2.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3.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总结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通过描述具体事例再现人物全貌的写作手法。通过阅读其他文章,感受叶圣陶的高尚品质。问题导入1.齐读课文题目,说说你读到了什么?“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语句分析1.这些内容看似分散,实则统一于一个主题。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他们连接起来的呢?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①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两课时教案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39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实录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