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导学案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在课上自读课文,并圈点勾画出表示过渡的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概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2.指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品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小桃树的,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3.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愿望和信心。学习重点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学习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学法指导朗读法、品评法、比较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喜爱的植物呢?说一下自己喜爱的理由。贾平凹先生所喜爱的是一棵小桃树,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即便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的小桃树。世间万物,贾平凹先生为什么单单喜欢一棵小桃树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棵小桃树》,去一探究竟吧。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作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1952年出生于陕西农村。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1975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高老庄》《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静水深流》《饺子馆》等。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曾多次获全国文学奖。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二、字词积累1.字音忏悔(chàn)哆嗦(duōsuo)矜持(jīn)恍然(huǎnɡ)渺小(miǎo)魂魄(húnpò)孱头(càn)赤裸(chìluǒ)猥琐(wěisuǒ)马嵬坡(wéi)灼灼(zhuó)2.词义伫立:长久地站着。生灵:生命。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孱头:软弱无能的人。矜持:拘谨,拘束。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楚楚:娇弱柔美。服侍:伺候,照料。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含贬义。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赤裸:光着身子,不穿衣服。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也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祸不单行:形容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三、整体感知1.在阅读中标出能够提示结构层次的语句,并初步划分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第二部分(2~14):明写小桃树的经历,暗写作者本人的经历。第一层(2):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第二层(3~8):插叙,回忆。第三层(9~14):再次回到眼前情景。2.讨论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时破土而出的;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它第一次开花就遭到风雨的摧残。3.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我”对小桃树的深情。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地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深层探究1.讨论本文在叙述中有几条线索?两条线索,小桃树的经历是贯穿全文的明线,“我”的经历是暗线。2.简要说说这两条线索是如何贯穿全文的,明暗交织的线索有什么作用?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芽)——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暗线,“我”的经历:“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有梦想——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遭受种种磨难——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明线、暗线交织,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托物言志显得自然、感人。3.本文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进行比较,试通过分析找出异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导学案8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一棵小桃树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一棵小桃树》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