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3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育部审定2016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设问:“秦始皇为什么能够集中起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创造出恢宏壮观的长城、皇陵、兵马俑等建筑呢?除此之外,秦朝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历史遗产?秦长城秦始皇骊山陵秦朝的“高速公路”直道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育部审定2016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三、车同轨,书同文——巩固统一的措施课文结构秦完成统一原因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社会趋势:统一是民心所向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商鞅变法,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势不可挡。秦王识才,上下一心。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前770年前221年秦朝建立档案人物:嬴政时间: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秦王嬴政的烦恼:治理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家会遇到哪些问题?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大:国土广大,中央难以控制边疆。杂:各地政策杂乱,政令不畅。乱:社会各领域标准混乱。险:边境线长,国防任务重。自称始皇帝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这一称呼的来历与谁有关?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二: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第一道诏令是“议帝号”,取“皇帝”称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别黑白而定一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阅读史料分析秦朝皇帝制度有何特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三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最终决定权由皇帝掌控。三公九卿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司马迁《史记》管理军事监察百官管理行政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第一届朝议议题:郡县制好?分封制妙?甲方代表:李斯主张:理由:廷尉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乙方代表:王绾主张:理由: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以上材料均摘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推行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分封后各诸侯疏远,互相征伐。地方偏远,分封皇子,镇守边疆。秦朝郡县制示意图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郡县制下行政区划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比较西周和秦朝在地方上的制度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王皇帝周王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血缘世袭皇帝任命分封制郡县制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行政军事监察郡(守)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乡、里县(令或长)二、一中心,两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小组活动步骤:(1)自主阅读课本46页至48页相关内容。(2)和小组同伴讨论,进行怎样的知识梳理能最好地展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3)将梳理的措施内容写在学案上,并派代表展示你们组讨论的成果。(4)要求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时间为6分钟左右。三、车同轨,书同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方式一)1.统一文字为小篆。2.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3.统一度量衡。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5.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6.开凿灵渠,沟通漓江和湘江。7.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三、车同轨,书同文—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方式二)三、车同轨,书同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方式三)思维导图三、车同轨,书同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方式四)三、车同轨,书同文—巩固统一的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梳理方式?为什么?三、车同轨,书同文—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为小篆。(李斯)意义:促进沟通,利于文化的交流和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30
上一篇: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28    下一篇: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3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