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拓,原名子健,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晗、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他的杂文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富有寓意,一时全国多报刊、杂争相仿效,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拓(1912~1966)闽(今福州)人他以毕生的精力宣传真理,歌颂光明,揭恶和黑暗;却惨死在用最卑鄙的谎言和最恶毒的诬陷织成的网之中。他用他犀利的笔英奋战了一生,最后却被一小撮以杀人的反动文痞的笔杆子杀害。射击三步走整体阅读思考:1、对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法?3、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树靶子(对的观点)      对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先生不知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讨论:“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陶渊明的读书观: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1、虚心,别骄傲自负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举例论证从态度上说明 举例论证从法上说明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亮的读书法 3、引陆家山的话 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选例典型,论说到。 道理论证进一步证明 讨论: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虚心  读活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2、通过具体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
上一篇: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ppt    下一篇: 短文两篇习题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