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PPT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3.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欣赏影片,初步了解屈原的生平。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江而死。         “橘颂”         “受诬”全剧分为五幕   “招魂”         “被囚”         “雷电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写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雷霆(  )  污秽(  )犀利(  )  鞭挞(  )罪孽(  )  鞺鞳(    )徘徊(    ) 稽首(  )睥睨(  )tínghuìxītàniètāng tàpái huáiqǐpì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鞭挞:鞭打。比喻抨击。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第一部分(第1-8):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第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无形的长剑象征人民群众;指坚定的信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土偶木梗形象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净土。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PPT
上一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屈原》节选课件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屈原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