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白礼赞教学目标1.理解白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2.在整体感知的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3.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设计思路《白礼赞》是一篇名篇,更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我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四幅图片要求学生分析四幅图片的象征意义。从而引出象征这一概念。再通过概念回顾前面的图片,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的白树象征什么。结束时再给一给图片仍要学生分析它们的象征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教学过程:第一(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导语: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韵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二月花”燃烧的是奔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淌的是愁苦。不同的树外观、性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高贵的内在品质。2.幻灯片显示象征的定义,通过定义回顾前四幅图片。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3.幻灯片呈现白树的图片,显示课题、作者。4.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后对白外形特征进行概括并设想白树象征了什么? 5.作者简介(1)学生根据资料进行自己介绍。(2)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德鸿,字雁冰。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6.写作背景《白礼赞》写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二)自主学习1.师:本文题目为《白礼赞》,请同学们说说看“礼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语又告诉我们本文的基调是什么呢?生:答“礼”为敬礼,致敬,“赞”是赞美,因而本文以崇敬的、赞美的作为基调。2.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教案
上一篇:八年级上14白杨礼赞教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