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佃光     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这其实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差异与需求。教师应该拥有参与课程建设的权利,可以选择内容、取舍教材,甚至自编教材。    基此,我觉得一堂课的教学不应该囿一篇课文的知识落实,教师也不能以把文章教深教透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曾上了一节互听互评示范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力求突出的特点,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式。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语文;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务;探究,则要求善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我所上的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权劝学》。本文写的是蒙在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权劝学,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本文仅区区113字,只写了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既表现权的善劝学,又表现了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在朗读的上,复述课文内容大意。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上,揣摩词语的含义。    3、品味鲁肃、蒙的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出的人物特点。    我觉得学生对《权劝学》这一相对比较简单的文本进行翻译和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弱化对文本中具体字词的分析,主要通过朗读落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将分析人物作为教学的,并适当地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故事和三国人物,使学生能立体地理解课文人物,并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上课过程中,我首先选取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声情并茂地导入新课。接着,简单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让学生有一个总体把握。接下来,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知识的练习。然后,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学生的记忆和表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篇课文的三个主要人物:权、鲁肃、蒙。然后通过对三人语言的揣摩,体会他们的语气和内容活动,让学生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把握人物特点。最后找三个同学上台表演自己改编的课本剧,更加深刻地理解人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上一篇:语文《孙权劝学》课件    下一篇: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