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谈探究型课程在“小班”中的实践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上海城市人口负增长,在校小学生人数随之减少,上海抓住教育资源相对富余的机遇,适时提出在有条件的小学实行小班化教育。将过去四五十个人的班额一分为二,改变以往师生交往、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使每个学生平均享有了比过去充分得多的教师关爱、辅导和交往时间,满足了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的需求。这种建立在高标准、高质量义务教育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有效尝试,成为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正如上海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周慕尧所言:上海市的小班化教育决不只是学生数的增减,它核心体现的是现代教育的精髓。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探究型课程从二期课改中脱颖而出。它是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来进行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一种显性的活动课程。它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才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它注重的是学习活动应当全员参与。为此“小班”为探究型课程的实践活动提供了许多相应的条件。
  一、“小班”为探究活动提供空间和时间
  小班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平均约为大班学生的三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增强,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自学能力在各种形式的师生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锻炼。有效的活动满足了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需要。小班教师强调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导作用。为此可以看到小班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首先,小班化教育扩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即在一个不变的空间中减少学生的人数,从而降低了社会密度。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始于1996年的Hutt的试验研究。以后人们又相继进行了这样的重复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社会密度对于学生交往的影响。社会密度较小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养成合作精神。譬如,我校的彭老师执教的一节一年级探究课《球的弹性大小》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常人们认为孩子开展游戏活动只能在室外。然而在进行小班教育时,学生人数的减少导致了课桌椅占用教室面积酌减小,学生在教室里随意活动的区域因而得以扩大,教室成了寓教于乐的好地方。例如,彭老师围绕“球的弹性”这一探究内容充分利用空间为学生设置了多个场景,开展了数个小实验项目:将球在水桶中拍打;在垫子上拍打;在地板上拍打;在墙面上拍打等。随后,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分别进行实验。由此看来因地制宜,“小班”成为调节学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其次,小班化教育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譬如:同样在这堂课上,彭老师将学生共分成4个小组,每组有5位成员组成,并由组长聘请一位自己的探究辅导员。要求辅导员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谈就“球的弹性”问题。如果在40至50人的一个班中进行探究活动,那每组成员将是10人以上。这对于辅导员来说是增加了自己的指导对象,减少了每个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为此可以看出“小班”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充裕了,使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得到了展现,指导教师也能在指导过程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发展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探究型课程使师生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变师生间的传授为互助探究,变书本的知识为满足学生的求知,变课堂内的40分钟为视学习内容的需要,由此可见探究型课程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如今所实行的小班化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恰恰使小班教育为实现探究型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可能。
  二、“小班”有利于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
  1. 加快了活动速度,增加了教育密度
  由于教室的空间发生了变化,课桌的摆放可结合探究活动的需要,突出了小组作用,老师可以视各小组的探究活动需要在各小组中进行指导。学生人数的减少,大大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密度。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机会,增强了学生的活动强度,加快了探究节奏,从而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率。例如:探究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探究小组的需要,各小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探究课题进行讨论。《舒洁、五月花、清风、洁云四种品牌盒式面巾纸的价格、承受力和吸水性的实验比较》这一课题中学生共分为三个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内容,分别研究四种品牌的价格,承受力和吸水性,根据各小组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合理地安排活动的时间,增减活动内容的难以程度。
  2. 有利于进行因势利导
  “小班化教育”使得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对学生做好相应的辅导工作;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分组指导与个别交替使用、优势互补,这样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接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又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样上述例子中教师根据不同小组探究的内容设计不同指导的内容。价格调查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指导学生整理数据,设计统计图表。承受力实验小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设备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比较。吸水性实验小组--教师根据实验的难度指导学生明确实验必须考虑实验的相关因子。可见在“小班”中进行探究活动更有利于教师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小班”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探究型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探究型课程注重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小班”中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活动的频率增多了,学生的交往频繁了,课堂上每个学生发言、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多,种种这些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让噪音远离》我们这一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自己身边所感到焦虑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新的空间。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交流时纷纷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解决噪音的方案。从整个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学会了做一个学校的真正主人。
  “小班”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摸索的教学模式,探究型课程是一门值得我们不断研讨的课程,两者间存在着许多的偶然和必然。无论从两者间的师生关系的转换,还是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潜能的挖掘,或多或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探究型课程在“小班”中的实践过程中还会发现更多的教育规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小学科学课课内外结合的初探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