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谈活动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增强小学品德课实效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邹敏    来源:恩施教育科研网

  小学品德课多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因而,如何组织好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品德课教学实效成为所有品德课教师应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以为,在设计和组织品德课教学活动时,除了根据课标、教材确立好活动目标,注意活动内容外,创新活动形式,使其与活动内容尽可能地完美结合,秀外而慧中,以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提高活动的实效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曾经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过两个老师上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我爱读书》这一主题。两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内容大致相同,但所采取的活动形式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大为不同。比如,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设计组织了交流名言的活动来帮助同学们懂得为什么要爱读书。A老师采取的活动形式是提出要求后,直接指名读出一条条名言。而B老师则是先让同学们同位互相交流,然后指名交流,交流时要求说出名言的具体内容、出处、名言的意思或读了该名言所获得的启示。很显然,后者的活动实效性更强,一是先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增大了交流面,所有同学都参与了;二是交流时要求说出名言的出处和意思或启示,内容更充实,使说和听的同学都真正明白了每一句名言所表达的意思,获得了启示,增加了积累,培养了能力。而前者只是让交流的同学读了一遍自己知道的名言,可能有些同学自己都不太明白所说的名言是什么意思,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就更不知所云了,因而实效性不强。又如,在本课中,两位老师都依据教材设计组织了推介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好书的活动。活动内容完全相同,都要求推介的同学要介绍最喜欢的那本好书的书名,作者及自己喜欢的理由。但活动形式却完全不同。A老师采取的仍是指名一个个推介,而B老师则别出心裁,搞了个好书推介接龙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先由老师戴上一个龙头的头饰,扮作读书龙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好书,然后张开双臂“飞”向一个举手的同学,让那个同学站起来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完后,拉住老师衣服的后摆,小龙又“飞”向另一个同学,如此一个个地接下去,不一会儿,接成了一条长龙。最后介绍的同学,老师让他戴上龙尾。然后“龙”向大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都来阅读好书,并向大家介绍看过的好书,让这条读书龙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活动的形式新颖活泼,而且老师也参与其中,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组织者、引导者,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无论是介绍的还是倾听的都兴致高昂,活动效果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新颖活泼的活动形式与实实在在的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让同学们更易于也乐于接受,参与兴趣更浓厚,活动的效果当然更好,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更强。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品德课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创新活动形式,使其与活动内容尽可能地完美结合,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首先是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理念、及标准要求有透彻的理解与认识;二是要认真学习深钻教材,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作用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吃透了课标和教材,才能更好地确立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才能依据目标确定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从而更好地组织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肯定是目标不明确,重点全偏移,活动效果差。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鄂教版第七册《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个主题时,因为对课标学习不够,又缺乏对教材整体性的认识,致使教学重点偏移,内容目标没能实现。这个主题下有两个主题活动,一是家乡探寻,二是地图上看家乡。而据教材的整体安排,这个主题的后面还有诸如《家乡的水》《家乡的物产》《家乡的风情》等若干个主题。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地图上看家乡,让学生不仅能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省会城市、地(市、州)、县等,还要通过地图上看家乡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如方位、比例尺、图例等。(课程标准上内容标准中对此的表述是:“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但这位老师上课时却将活动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介绍家乡的物产、风土人情上,并花了整整十五分钟的时间组织了一个让学生制作一张向外推介家乡风景名胜和物产的名片的活动。很显然,这位老师因为没有学习课程标准,也没有对教材进行整体学习与研究,误以为这一课要通过活动将家乡的风土人情、物产、山水名胜等都呈现出来,所以内容与形式都出现了偏差。

  此外,还要多向同行学习,将各学科中值得借鉴的经验用到品德课堂中,还要多看书,多看好的电视节目,多上网查阅,整合各种资源充实活动内容。

  二、细心观察。一是要细心观察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知道他们的喜好,这样才能确定源于他们生活的活动内容,设计出他们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二是要多观察社会百态、世间万象,将社会资源、社区资源补充到我们的品德课堂中,使活动的内容更丰富;三是要多看少儿及综艺类电视节目及少儿杂志,将节目及杂志中好的较适宜于组织教学活动的活动形式记下来随时备用。

  三、善于思考。要将丰富的内容与新颖的形式有机结合,还要多动脑筋,大胆创新,要根据活动目标,思考选定合适的活动内容,再根据目标和内容,不断地想出新点子,设计出适宜的新的活动形式。思考时,既要大胆又要全面,只有大胆才能不断地有新的想法,只有全面,才能让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实现活动目标。

  四、转换角色。要想使活动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既要像一个活泼大方的少儿节目主持人那样,有序地组织活动,又要像一个大孩子那样参与到活动中,还要相机引导,适时点拨,也就是要当好同学们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与欣赏者,只要这样才能让实在的活动内容、新颖的活动形式真正吸引同学们的参与,从而提高整体效果。

  总之,我们只有依据教学目标,让活动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不搞花架子,我们的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