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品德与社会课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蔡益辉 万苍乡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接受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才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铺平道路,为他们通向成功的彼岸架起桥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 体验 成功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接受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起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才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铺平道路,为他们通向成功的彼岸架起桥梁。

  缘于以上思考,我认识到教师要通过间接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认识感知。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游戏”“讨论”“服务”“制作”“创造”“想象”等多种方式实际在感受、体验、领悟、发现,由近及远地、由具体到抽象地参与社会、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学会做人。

  因此,教学实践中,我在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上作上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激发活动意识,保证活动时间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活动意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设计:故事激趣法、比赛激趣法、儿歌激趣法、表演激趣法、比较激趣法、游戏激趣法、辩论激趣法等。

  例如:儿歌激趣法,在教学《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带领孩子们唱起了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边唱还边鼓励他们走下座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两人一起回忆以剪切互相帮助的美好时光,再一起向全班同学介绍。学生的活动热情自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当然,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成功的愉快,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教师不仅不能唱独角戏,还要浓缩教学内容、在精讲上下功夫,把点拨、引导的质量提高上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表演、操练。

  例如,在教学《神奇的电话》一课中学到匪警、火警、急救的电话号码时,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在呼救时很快地表达清楚自己的位置却是难点,这就需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另外,面临危险时,生活中还有很多更实用的急救方法,也需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来互相补充,互相提醒,互相完善。

  二、开拓活动渠道,丰富活动形式

  因为活动需要计划,需要组织,需要指导,有的时候教师会觉得很麻烦,因此就减少学生活动的机会,而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这样就把这门新课程的优势完全忽略了,它丰富的知识背景,广阔的实践舞台,浓厚的社会内涵,还有独一无二的时代精神,是需要让学生自己的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的。

  因此,教师应该多为孩子创设活动的机会,从课堂内的小组讨论到课堂外的观察调查,从学校里的摸拟活动到学校外的实地考察,从家庭里的角色扮演到社会上的角色体验,要多开拓活动渠道,丰富活动形式。

  (一)记者上岗,明察暗访

  当一名“小记者”是许多同学的梦想。开学之初,我一拿到新教材,就设计了成立“小记者团”的活动,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本“小记者证”,正面是“记者证”三个大字,反面是一个简短的自我小档案。而这个小档案是通过第一课的学习以后,综合了自己、同学、父母的意见而形成的全面风采展示。在以后的学习中,小记者们采访同学,了解别人取得成功的秘诀,明确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学会友爱宽容、团结合作;采访消防员、学校的电工,明白了火、电、水既绘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通过采访和被采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道德品质得到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二)分别准备,拓展辩论

  心理学实验表明,竞赛过程中,威信性动机或获得自尊和成就的需要就更强烈,在课堂上适当引入辩论的竞赛形式可以激发斗志,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探究教材更深的内涵,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在辩论中他们学会发表意见,学会吸收意见,学会保留意见。辩论的过程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不断转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集体处处有规则》时,针对“遵守规则真麻烦”和“自己的小麻烦换来大家的方便”这两种学生中存在的认识分歧,我就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自愿结合,分别准备后展开面对面的辩论。通过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学生们逐渐统一了认识,遵守规则也许的确带来麻烦,但是,小麻烦带来大方便,值得!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拨开了层层迷雾,加深了热爱集体的认识,心理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情境仿真,角色扮演

  每一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善于把握,总有许多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魅力就在于它贴近生活,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随时可以感受,随处可以触摸。课堂上,教师可创设某种生活、学习中的情境,进行角色表演,仿真训练。如小交警指挥交通、拨打急救电话、路遇陌生人请上车、消防练兵等,学生在表演中牢记知识,练就基本生活技能,在活动中提高生活能力,掌握自护自救的本领。

  在教学《欢迎来我家》一课时,我创设了让学生待客与做客、独自在家时陌生人来访这样两个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学生兴趣盎然,不但表演了我要求的内容——怎样待客、做客,怎样对待陌生人来访,还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有的用几句旁白配音强调注意点,有的还表演了平时自己知道的对待陌生人来访的方法,有的模仿父母对待客、做客,对待陌生人来访做得不够的地方进行耐心教育,有的扮演爸爸妈妈对待客、做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学生从不同侧面群策群力,把情境中的问题一一巧妙解决。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他们身入其境,在角色模拟中学会了知识,增长了本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欢乐游戏,放手操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善于思考,勇于探究。学生若总是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因此,我力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不拘一格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广阔天地。

  在学完《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后,我给每个小组发下一张棋盘,这是学生最爱玩的游戏,通过依次行走,遵守交通规则的可以前进,违反交通规则的只能后退或原地停留甚至停玩一次,谁先安全到家谁就赢得游戏胜利。游戏中学生热情高涨,通过游戏操作,巩固了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指导活动方法,提高活动质量

  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被完全激发之后,如果任由他们活动而不加指点,那很可能就会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大家没有目的,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只是说啊,笑啊,闹啊;看起来是自主了,活动了,可是完全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活动毫无效果。因此,要在活动前加强活动指导,活动后进行适当评价,才能提高活动质量。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策略的活动才会真正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总之,大家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有效性。

  教师可以设计表格,逐步跟踪。例如,在学习《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时,我号召同学们回家和父母角色互换,开展家庭生活体验活动,就设计了一张表格。每个时间段,你作为家长具体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时时进行记载和反思,最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再谈谈总的体会。学生按照要求逐步实施,学会边做边想。

  教师也可以细化要求,家长参与。学习《让我自己来吧》时,教师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自己的事情包括哪些,细化要求,列出带齐学习用品、自己整理房间、作业又快又好等10条,然后请家长监督是否能很好地完成。

  教师还可以发扬民主,同学互评。如角色扮演、进行采访等活动是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活动是成功有效的活动,还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相评议,找优点,寻不足,以便下次活动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基本的道德意识;活动,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具备初步的社会生活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创设活动机会,探索活动规律,培养活动能力,让活动架起通向学生成功彼岸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廖先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