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读《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所属栏目: 数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2-06-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反思不仅要研究应然的数学教学,也要关注突然的教学状态。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重构数学教学,成为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与重建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课题。针对重视“双基”逐渐被铺天盖地的“自主探究学习”代替的现象,甚至有学者担心“美国聚焦的地方,正是我们视而不见,打算舍弃乃至批判否定的东西”,“我们在丢弃的美国却要拾起来”。黄翔、童莉从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角度,对数学课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陈明华从师生交往的角度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阐述;李中华,孔凡哲从问题诊断和案例改进的角度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郑毓信从若干小学数学课例的分析出发,对课改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张春莉从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影响的角度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特征;曹一鸣从大量的现实课堂教学研究出发,对一些比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悖论进行了解释,研讨了中国数学课堂的一些特点。相关研究的特点,重视教学反思的多,研究教学重建的少。基于教学反思基础之上的教学重建的系统研究有待于加强,关于教学重建的研究和实践较少,往往注重对数学实践的回顾与思考,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改进与完善。

  本书是由吴晓红主编共分九章,除第一章外,其他各章节内容的反思都遵循以下逻辑研究线路:现状——反思——重建——优秀案例。通过案例展现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然现状,暴露各个环节存在的根本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多个视角作出较为理性的分析与思考,而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有效教学重建的建议,最后呈现重建后的优秀案例。

  于我而言,体会较深刻的是以下四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构

  一线教师普遍缺乏目标意识,很少有人关心教学目标究竟在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教学目标设置雷同,相同的句式、套话,不断地重复,课程目标也是教参所给目标的直接摘抄,生搬硬套等等。教学目标逐渐在无数次的重复中,慢慢地变成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教学目标究竟在教学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探究。因此,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意味着:第一、明确课程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第二、思考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三、探索教学目标是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第四、明确教学目标本身所包含的方法论要求;第五、区分教学目标的层次;第六、理解教学目标的系统性;第七、考虑如何向学生解释这些目标及其积极学习的价值;第八、分析教学大纲中给定的教学目标有没有不足或需要完善的地方等等。教学目标的制定,更是一个需要广泛阅读相关背景知识,透彻分析教材,领会解读标准,并和具体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的探索与发现的任务。

  一节常态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经历下过程:第一、要研究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分析具体的学生教学内容及可得到的资源;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事实上,预期的学习效果时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好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个性”、“原则性”。

  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反思与重构

  当前新课导入情境化所隐含的问题:关注情境、忽视问题;突出现实背景、弱化数学知识背景。创设情境的意图是为了提出问题,而问题是学生认知所在的“困难”或“障碍”。问题的存在,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情境是提出数学问题的背景。从情景中能否提出数学问题,能否产生数学学习要求,是判断问题情境是否恰当的关键。只关注情景而淡化或忽视问题,很容易产生为情境而情境的异化现象。

  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应该是三种情境的融合。它满足了现实性,趣味性,接近性、问题性、思考性、生成性等特点。因此,正确把握情景内容,学生经验内容以及数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现实,并寓于现实。但是“现实”并不等同于实际的社会生产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不一定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也可以包括各种层次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规律。诸如:学生的“实际”知识有多少?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多高?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有多广?都是教师应该面对的“现实”,数学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随着学生们所接触的客观世界越来越广泛,应该确定各类学生在不同阶段必须达到的数学现实。并且根据学生所实际拥有的数学现实,采取相应的方法予以丰富,予以扩展,从而使学生逐步提高所具有的数学现实的程度,并扩充其范围。

  三、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建

  有些数学课堂教学表面上突显了探究,凸显了活动,但整个探究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执行活动。而且是一个动手操作的执行活动,很多时候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数学活动。被动地操作执行,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同时,从活动的形式上看,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凸显的主要是外显的探究活动,诸如动手实验、操作等。而缺少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比如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

  有效的探究学习,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探究什么?如教材中的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作为探究问题,进行数学形成性探究,可以将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作为探究问题,开拓数学解题的应用性探究,可以将有规律可循的数学问题作为探究问题,进行数学有规律的建构性探究,也可以将数学开放性试题作为探究问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元探究。同时也有一些内容,不适宜学生展开长时间的探究。如一些最原始的数学概念,可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由教师告知一些约定俗成的记号、一些以定义方式给出的概念、一些描述性定义一些关系定义、一些外延定义、一些发生定义。

  四、数学例题教学的反思与重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上,无论是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或者是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都离不开例题教学。它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互动的重要手段。因此,例题教学是评价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在教学中经常有些题目,不仅是讲了,而且之前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也经常听学生这样的抱怨“听是听懂了,就是不会做”甚或是学生题目“漫山遍野”做了个遍,怎么也不出自己的道。题目稍微变变面貌就分不出东南西北了。指望例题举一反三是空想,甚至举一反一都是梦想,实际上举三反一才是追求。当然,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辨,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不能为变而变。要因材而异,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式”,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防止为了变式而变式。

  总之,反思能力的提升得益于经验的积累、进行专业的阅读和专业的思考。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从已有的实践和经验中得到从事新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生长点,教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和艺术,因此经验的积累很重要。同时,任何人都是借助一定的理论、工具或概念框架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的,因此我们要进行专业的阅读和专业的思考,加强数学教育的理论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反思行为,不断拓展反思的内容、拓宽反思的视角、提高反思的能力,提升反思的有效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读后感    下一篇:以“说”促“想”培养思维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