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来源 初中教师 网 w w w.9 1 0 w.Ne t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一共36名学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15人。不少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接触过一年级的基础知识,也进行过一定的写字姿势训练,对于开学初的教学内容掌握较快,但也因此两极分化明显,没有接受过培训和训练的学生会,暂时落后于人。但是毕竟是一年级的新生,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力不足,习惯有待于养成,且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十分渴望家长和老师的认可,需要给予鼓励和支持,通过开学一周的观察,接触,我发现本班学生从学习习惯、知识能力两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学习习惯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他们年纪小自律性差,课堂纪律不是很理想,确实对才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要求他们一堂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思想不开小差是有难度的。对于他们来说,无意注意还是占优势,有趣的儿歌、新鲜的故事能吸引他们,使他们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较为集中,可是持续的时间不长,外界稍有动静,还是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还有一部分学生把幼儿园里不好的习惯带进了学校,上课不经老师批准随意进进出出;早上到校就在教室里玩儿;上课的学习用品,也不知道准备,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纠正。 (二)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对拼音有一定的接触,但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一些错误的读音都需要大量时间去纠正。识字方面,学生差异很大,有几个学生已经会认读本册教材中的大部分生字,大部分学生会认读一些简单的字,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一些基础。对于说话,所有的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们和同学们做简单的交流。 三、教材分析 本次教科书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在“我上学了”之后,安排了两个识字单元、两个汉语拼音单元和四个课文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各有侧重。 教材开篇以“我上学了”为主题,从学生视角出发,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三个学习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汉语拼音共2个单元13课,拼音与识字学词整合设计,同步进行。 识字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字。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集中编排了两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四个课文单元大体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14篇。课文语言典范,难度适宜,内容富有童心童趣,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课后练习从朗读背诵、理解内容、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活动形式力求多样。 教科书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交流。 在每个单元后面安排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内容进行形式多样复习巩固拓展。 四、教学目标 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5.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爱护图书。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他人交流。 5.诵读儿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逗号、句号等常用标点符号。认识自然段。 7.积累古诗和名言警句。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100个汉字,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学会与别人交流的习惯,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中是个难点。 六、具体工作措施 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一年级阶段目标和语文学习的目标,本学期我语文重点做好以下的工作: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端正坐姿,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乱说话,发言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发言时声音要洪亮。别人发言要认真倾听,书写要整洁。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等。 2.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大量认字识词,背诵语段和优秀诗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为今后学习开个好头。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有时候聆听比言说更重要。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说的训练。不仅会说,而且要说清楚、说明白。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复述故事,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提高说话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4、计划引入绘本教学。 让孩子们在绘本学习中爱上阅读,然后发挥想象看图话编故事,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此发展孩子语言与创造力。 5、利用好晨读时间。 每天给孩子读一首小诗或讲本绘本,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以此丰富和积累孩子的知识和语言,开阔视野,同时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6、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学习必须从学生兴趣入手,大量阅读、积累,积淀文化,发展语言。课堂上以学生学为基点,了解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才能学好。阅读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感受,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发言时间。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教学进度
来源 初中教师 网 w w w.9 1 0 w.Ne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