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地理计划总结

中学地理学科课程方案

所属栏目: 地理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0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课程背景分析

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根据这一地理学科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紧紧围绕我校“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学生有个性,教师有素养,学校有品位”的办学目标,适应现阶段形式,转变育人模式,发展学生个性,特制订《金坛区段玉裁初级中学地理学科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二、课程理念、思路及目标

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研学旅行”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满足学生成长及个性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我校基本条件与我组教师的能力,结合济源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地方和学校的特色,既有科学性,又体现时代性,使课程更好贴近科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基本思路:运用地图突出地理学科特色,打造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推行研究性学习,借助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科技活动、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相关时事热点等,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研究、创作、自由作答、放飞思维的空间,把课堂向课下延伸。就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加以探究,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课程目标:

1.促进教师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及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地和内容选择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价值;转变观念,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高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在我校建立一支具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资源能力的地理教师队伍。

2.形成学校地理教育特色

遵照学校提出的学科特色建设的总体构想,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充分发挥地理组教师的各自优势,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创造出具有特色和学校个性的地理教育,努力彰显地理学科的特色,通过学具制作、地理观测、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挖掘地理组教师的潜力,体现我校地理学科的优势,打造地理学科教学的品牌。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听过的我会忘记,我看过的我会记得,我做过的我才会理解。”理解了才会记住,才会改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地理教学从教室延伸到室外和校外,开发出更多的校本课程资源,既扩大学生的视野,又改变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从而了解我们的家乡,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时时去积累,去感悟,去实践,树立服务家乡的思想。

三、课程内容

根据学校课程规划及地理学科的实际情况,大致把地理学科课程规划为:“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三类,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发的展需求。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是必修的课程。为使教学更高效,实施过程更合理,针对教学中的有关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和突破,使国家课程合理的实施。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把基础性课程具体规划如下:

(1)教材的分类和整合

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是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总的概括,是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重在地理教学的生活性、趣味性的整和,要注重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是分区地理,重在分类整理、不同区域学习规律性内容的整理,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之上,要注意上下册的连贯。可以用身边的区域替换教材的有关区域,但要紧扣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

(2)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突破

地理课程兼有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条:

A.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B.区域差异的比较与概括能力的培养;

C.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D.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的培养;

E.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的培养;

F.读图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好的教法与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以下几个方法的研究:

A.抓“概念”重“消化”

B.抓“原理”重“理解”

C.抓“综合”重“联系”

D.抓“共性”重“个性”

E.重“归纳”求“规律”

F.抓“一般”推“特殊”

G.抓“对比”找“异同”

H.抓“读图”明“空间”

研究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我校地理的研究性课程立足本地,从地理的视角思考和发现学校所在区域的自然与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把研究性内容归结为以下几条:

(1)对金坛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如金坛的气候与灾害的关系,再如金坛的土地利用与浪费等)

(2)金坛区经济发展的研究(如工农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

(3)金坛区城市发展的问题研究(如交通、环境污染、城市布局等)

拓展性课程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此类课程规划为以下几类:

(1)社团活动(如北纬30度社团,多一度社团)

(2)研学旅行活动(如“走进污水处理厂”中了解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水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3)校本教材(针对金坛区的实际开发校本教材)

四、课程实施

1.实施计划:

三类课程侧重点各不相同,具体的实施计划如下:

课程类别

开设说明

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重在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实施。

研究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学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个选题进行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学期末进行考评总结。

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以学生自愿为原则,以兴趣为依托,可以参加社团活动,也可以选修校本教材,在研究旅行中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选题进行研究。

2.保障条件

(1)加强骨干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校内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资源,在教学组织方面、教学方法方面不断革新,确保学生有效探究。加强校内、校外学习资源的挖掘、增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2)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课程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的培养,在校本教研开发中掌握教育科研的方基本方法。针对实际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并进行理论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积极参加各类校本培训,对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寻求理论支持。不断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申报相关的课题,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及时总结和提炼出教育科研成果。

五、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录在案。主要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二    下一篇: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