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读后感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4-01-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语文,应当有着惊人的美丽。十七载教学探索,重构语文精神;五年独立执教生涯,践行教学勇气。郭初阳的经历不可复制,但他的思想值得同行者倾听。
  教育是一种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一面呈现于课堂,一面凝结成文章,本书是郭初阳近年来的评论结集。内容包括了学科建设、教材批评、教师身份的思考,以及非学校化教育的探索。
  这位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得主,弃体制而成为独立教师,步履坚定地走在越来越广阔的教育自由中。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教师,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在实施教育影响之前思考一下:我想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关于教育的终极目的,许多学者进行了探索,但最终都落于“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这首先是人学”,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无不印证了“人”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我们时刻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来审视自己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走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路上。
郭初阳,生于20世纪70年代,曾执教中学语文12年,后告别体制,与友人共创了“越读馆”,进行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这本《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是他在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基础上写成的教育随笔。文字中无不流露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对现实教育现存问题的思索,以及自身的努力,他有自己明确的课堂目标,那就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
  “凡是书上存在的,都是对的。”许多时候,我们沿袭着这些观念,并告知学生要尊重文本,有的时候,甚至让学生去强行记忆。然而,对于教材内容本身的合理性,我们却思考的较少,我们自身有时就缺乏这种批判的意识,更很难去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了。编委的工作人员根据时代的变迁,对于教材中的内容也在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记得我们小时候学过的那个奋不顾身的赖宁的故事,如今在课文中是再也看不到了,因为它可能会对孩子产生错误的引导,孩子的生命本身更重要,以前的“见义勇为”也不再提倡,应该是“见义智为”。
  有时,我们说教师备课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然而有时我们所谓的“备教材”却未能真正地走出教材而看教材,而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当我们正好的认识教材本身时,我们会更好地运用教材。
  在对手中的教材进行“审视”后,我们应思考如何使用这些教材。“教教材”是将教材本身作为一种目的,教师只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完成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就算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种手段,教师利用教材来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前一个目标指向的是教材,而后一个目标指向的是人。而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努力做到“用教材教”。
  我觉得这就是我在阅读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我也期望我可以在逐步积累,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审视教材,学会利用教材,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教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师的教育素养》读后感    下一篇:读《致青年教师》有感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