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谈谈我的音乐教学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谈谈我的音乐教学   鹤山市沙坪镇第一小学 麦彩玲

    兴趣培养人才,只有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才会更专注地投身其中。下面是我从教以来在音乐教学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如何上好第一课
  1.老师的投入。要学生喜欢首先要自己喜欢,老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示范与要求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示范与要求是很重要的,要不停地重复、强调老师的要求。老师还必须会听,听出毛病,及时指正。有示范有要求,老师不会指正也是白费。
  例如: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了老师们的要求:回答问题要响亮、大声。久而久之,唱歌变成了喊歌。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喊唱的习惯呢?我会先从说话开始,要求学生用好听的声音向老师问好―――还要加上好看的表情(及时表扬做得优秀的学生,表扬对学生是很重要的。但表扬要发自内心的,表面、肤浅的表扬宁可不要。)这是我第一节课必须完成的内容。而在以后的课中不时提醒学生: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表情。
  好听的声音――引导性的声音练习――唱歌练习(常规:问好歌)――第一课的巩固练习(利用学生们都会唱的歌:《再见歌》,这是每一所幼儿园毕业前都会教唱的一首歌,但大多是喊唱为主)。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里面我们应该不断地强调这两点:好听的声音,好看的表情。要不厌其烦地说,有时学生歌唱起来时太兴奋了也会把声音扩大,老师们要及时纠正。        
          二、节奏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小学阶段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电子琴的功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感。
   1.利用电子琴的内存乐曲进行节奏感的练习
        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每一个乐句变换一个动作)
        首先可让学生跟着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然后可请学生做小老师即兴编动作,一举两得,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乐句的划分;节奏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编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点到了中高年级我们可以适应作有所提高的练习:卡农练习。
  2. 歌曲演唱时加上节奏的伴奏
   低年级的歌曲一般都比较简单,单纯的钢琴式伴奏只会让学生越唱越慢,就像学生语文课上的唱读,变成不是唱歌,而是读歌了。而低年级歌曲基本上是欢快的情绪的,加上伴奏更快进入到歌曲的情绪中来。所以,在学会演唱歌曲后,加上节奏的伴奏。
        (1)为了更好地合上伴奏,学生会聆听音乐,唱歌的声音自然地会放轻,那样声音便“美”多了;
        (2)从不同的伴奏型中学生会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这又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的很好的途径。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发声练习――视唱练习――乐理知识――歌曲学唱(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视谱、学唱、表演),往往造成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新课标带来新的理念,我们是培养音乐爱好者,不是培养音乐家。况且在小学或中学阶段一大堆的乐理知识、音乐概念在我们长大后实际运用的又有多少呢?港台著名歌星、大腕们不识谱的大有人在,卡拉OK中拿着曲谱学会歌曲的又有几人?但不会谱唱得好的、喜欢音乐的多的是。所以我们要改变观念,转变思想。音乐课中应注重学生的审美过程,享受音乐的美,参与到音乐当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表演欲,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歌曲学习主要以听唱法为主,特别是低年级的歌曲学唱,学生往往听一两遍就会唱了,而且有些歌曲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熟悉得不得了,我们没有必要再按节奏朗读歌词、学唱歌谱、学唱歌词,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喜欢上音乐课了。所以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学会了歌曲后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还有,新歌教学要忽略难点,乐理知识可以在学会歌曲后再进行学习。
  例:一年级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1)我先范唱,提问:你记住了哪一句?或你最喜欢哪一句?(一般情况都是“罗里罗里罗)
  (2)那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别忘了提醒学生:要用好听的声音
  (3)我们一起来唱这一句,其他的就由老师来唱(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歌曲当中来,认字多的学生甚至会跟着老师一起唱)
  (4)一起来读读衬词外的歌词
  (5)一起来唱一唱
  (6)变换衬词(自由创编)
  这样的学习比起传统的学唱,学生兴致会更高更浓,好学易唱,在潜移默化中把音乐的基本知识教给了学生。例如:衬词、节奏等,难点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2.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难点降到最低
  例:一年级歌曲《汉语拼音歌》歌曲选用了大家熟悉的《两只老虎》填词,按教参要求来教学的话,我们会上得很没意思,学生也不喜欢学。虽说在音乐课本里出现汉语拼音学生会好奇,开始会因好奇心而很留心地听,但听着听着会觉得淡然无味。于是我换了个方法。
  (1)复习节奏(选用歌曲中的三组节奏)
  (2)节奏填词练习
  (3)串连节奏,引出《两只老虎》的歌词
  (4)让学生唱唱《两只老虎》
  (5)英文版的《Are  you  sleeping》
  (6)学生粤语版的《打开蚊帐》
     (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浓,参与性增强)
  (7)导出《汉语拼音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来进行学唱
  (8)唱一唱《画》
  (9)语文课里还可以唱吗?
  (10)引出课题:唱唱课文
  3.小组合作
  低年级音乐课本里的歌曲,有部分同学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利用小组合作,让他们做小老师,教会另一部分的同学演唱,互补学习。“小学生们”认真学,“小老师们”有满足感,避免了全班一起再学的无趣气氛。学习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满足部分“小老师”的虚荣心,也让更多的同学更好更快地走进音乐课堂中来。所以这次的学习班我们也想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取各方所长,希望大家真正能学到一点实用的东西。
  四、音乐课堂中的乐理教学
  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目标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摆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最后才是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淡化了乐理知识的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一首歌好不好听是很直接的,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主科”老师占用音乐课的时间,为什么喜欢上体育课,就是想在紧张的课堂气氛中找点闲歇的空间。而如果我们还一味地在在课堂上灌输乐理知识,学生很自然地会远离音乐,投奔体育去了(体育课很少知识性的讲解)。某些喜欢上音乐课的同学,也并不等于说喜欢去理解、探讨音乐知识。那已经是音乐家们、音乐老师们的事情了。把音乐知识淡化于课堂中:          1.模仿法

   

  节奏的学习,也是音乐的学习。传统教学一般告诉学生这些是什么音符,唱几拍?学生看熟背熟以后还是不会唱。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复杂。
  例如:一年级课本里要求学生学习、区别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节奏并能拍打出来。首先我让学生模仿:老师拍了几下?怎样拍?你能学学吗?
  其次,用同样的方法拍击出八分音符,也让学生学一学。
  然后把两条节奏版书,学生区分(特点、长短)。
  加上不同的声音朗读。
  组合朗读。(创作)
  很简单的学生掌握了,并不需要告诉学生这些到底是什么音符,唱几拍,只要能区分出它们之间的长短便行。(等于有些人说得很好,但不会写也不会认字)         
        2.奖励法
  以前我们只是在音乐课堂中有拍手(节奏)作奖励,现在不管是什么课堂,不管高低年级,差不多是千篇一律地表扬(×××××)。这样,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再这样奖励就显得没意思了。但是如果我们把一点要学习的难点节奏,或者是一些什么别的音乐知识作为奖励的话就不同了。我试着在一年级的课堂中进行节奏的奖励,学生做得好我奖励他们一条节奏,前提是他们必须在三次之内准确拍打出来(这也是一种听力的训练)。一节课下来看看哪一种受的奖励最多。有必要的话可让学生回顾一节课里奖励的节奏,考考学生的记忆力。把知识淡化了,学生学音乐课的兴趣更浓了。     
         3.“马后炮”
   低年级的音乐知识基本是融汇在歌曲中,不直接告诉学生其名称,等于语文课上只要求学生认字、说话,而不要求写一样。而到了中高年级,我们可适当地放放“马后炮”。也就是说,在基本了解了音乐知识的用法以后,回过头来简单(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或学生自己概括)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也只是作初步的了解,并不需要太深入。
  像学会歌曲后,一些简单的歌可让学生试着唱唱歌谱;感受了回旋曲式的结构后也可向学生作介绍等。学生有兴趣听可多讲,学生没兴趣的,就应该适可而止。      
          五、音乐课堂中的欣赏教学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里的一个难点,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就更难上了。有些曲目甚至连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那怎样才能向学生作介绍呢?其实,咸鱼青菜各有所好,你不能强求学生按照你的模式、方向走。只是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喜欢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更高的审美能力。不是所有流行音乐都是不好的,流行的东西肯定有他独到之处,问题是如何告诉学生,让他们更好地分辨哪些是适合他们听的,哪些是不适合他们听的,学会选择。
  (一)以“听”为主,在“听”中感受
  例如,我在一年级乐感练习《上同学家》中,我是这样上的。我说是奖励学生,送他们一段音乐,带着问题聆听:你最喜欢哪一句?或你记住了哪一句?(学生往往会记住那些在乐曲中经常出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句子)
  1.当你听到这句音乐时,你跟你旁边的同学握握手,其他句子坐好不动。           2.在乐句前的三拍请跟旁边的同学拍拍手
  3. 游戏:完成前两项的前提下,其他的音乐请在教室中自由走动。
   因为学生必须在那两句音乐中完成必要的动作,所以自然地学生在自由走动时是安静的,关注音乐的。欣赏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关注音乐本身,不能因为要参与活动而忽略了音乐的重要性,那便不是音乐课了。
  (二)听选段,但要注意乐曲的完整性(这个是需要时间来准备的)
  在中、高年级的音乐课本中的欣赏内容,往往要求是整首乐曲或整个乐章来欣赏,这对我们这些地区(环境)的学生来说,开始听还有点好奇,过不了两分钟,教室里便会吱吱有声,过了五分钟后,声音往往盖住了音乐声。编者的目的是好的,但我们的学生还没达到这样的鉴赏水平,只能是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例如我在三年级的欣赏课中,分辨乐曲中的高低、强弱、快慢时,教材中选用了男低音独唱《老人河》,无伴奏女声小合唱《田野静悄悄》,《渔光曲》《马刀舞曲》《金蛇狂舞》等曲子。后两首还好一点,速度较快,即使乐曲选用较长,学生学好感受,前两首艺术较强的歌曲,而且演唱的形式平时又是很好听到的,学生一听便会笑,很难投入到歌曲中去。所以我便预先对音乐进行剪辑,每一首选用一小段,但我们必须记住剪辑时要注意音乐的完整性,不能在中途卡住,这样听起来会非常的不舒服(这就得看老师们平时的音乐积累和音乐感受了)。通过剪辑,音乐缩短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分辨出在音乐当中基本音乐要素的作用:高低、强弱、快慢等,重点不在于某一首曲子,所以缩短后的音乐我们可让学生重复地听两遍,这样的效果更好。
  (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欣赏
  新课标中要求我们老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无言中对我们老师的素质要求的大大提高了。如何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运用,这是我们碰到的最大的问题。
  例如今年的新课程教学比赛,音乐课的课题是《迎春的节日》,教材里选用了《春节序曲》片断、《东北秧歌》舞蹈片断、粤语歌曲《行花街》等内容。新课标的理念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而面对我们的班额情况来说,音乐课中要全员参与并不难,但动了以后就很难收拾了。抓住“用教材”这一点上,我们只选择了欣赏《春节序曲》片断,运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春节的热闹气氛。          开始我们的设计的借助一辆音乐火车用锣鼓的节奏将整个课堂串连起来,最起码学生在课后记住了我们中国特有的锣鼓节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掐掉了。首先我们借用了“财神爷”――财神到的形式进行课堂,充分利用了地方资源,也是学生们熟悉的东西,更快地进入到课堂中去。然后我们运用了看(春节的街头)、敲(锣鼓)、舞(狮子)、赏(东北秧歌)等形式,来进行欣赏,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后面的拓展部分我们剪辑了一张《音乐贺卡》,来自全国各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贺年歌曲。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音乐课展开的东西不能跟音乐无关,平时的课堂里我们可以向其他方向、学科展开,但作为比赛课、公开课我们就得注意在课堂中音乐的比重,所有跟音乐无关的东西我们要大刀割舍。
  (四)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带进课堂。
  流行的东西肯定有他的道理。只要选择合适的给学生进行欣赏,这样既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亦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小学四五年级的音乐课本中给学生介绍西洋管弦乐器和民族乐器,选择的作品都是优秀的器乐作品,这无疑是好的,但学生们平时很少接触,也不喜欢听,觉得听这样的作品“无瘾”。因此,我在五年级欣赏民族乐器时,我给学生选择了现在红极一时的“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她们充分利用民族乐器加上电声乐队的伴奏演绎现代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并不是说中国民族乐器就低人一等。你能说这样的流行不好吗?
  再如,西洋管弦乐器介绍时,我又选用了洛桑的小品,他运用口技,把长号、小号、爵士鼓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相对单纯地欣赏要好得多。这就需要我们我师平时的资料积累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情感的涌流——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浅谈    下一篇:“互动”的音乐课更吸引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