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情感的涌流——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浅谈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音乐的艺术语言和手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其中,旋律称的上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音乐分成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如《其多列》一课。

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七色光》一课也是一例。

和声,同样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它是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就像《我们多么幸福》、《好月亮你走的这样静悄悄》课中都加进了和声。

此外,调式、调性,复调、曲式,以及速度、力度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也都是通过有规律的变化与组合,共同将音在时间中展开来塑造出音乐形象。

黑格尔认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的确,音乐不但可以直接表现各种细微复杂的情感情绪,而且可以直接触及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中国诗人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中写听完琵琶女如怨如弃的演奏后,“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下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二泉映月》的哀怨,《金蛇狂舞》的热烈,《春江花月夜》的恬静,《江河水》的悲泣;也可以感受到贝多芬作品的激情奔放,莫扎特作品的优美细腻,德彪西作品的朦胧感伤,柴克夫斯基作品的忧郁深沉。

音乐的抒情性,来源于它内在的本质属性和特殊的表现手法,音乐中有组织的乐音,可以通过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幅度和能量的大小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人们繁复多样、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说: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我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想的。

(一)         培养意识。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结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通过学段目标,让3~6年级学生,培养表现感受与鉴赏的能力,使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简单评价。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

(三)         音乐与社会生活

    让学生能主动参加社区或学校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加以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与联想。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总上所述,音乐的感受与聆听,加上鉴赏构成每个学生情感的涌流,音乐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下一篇:谈谈我的音乐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