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政教处范文

班主任培训资料:爱心也伤心

所属栏目: 政教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4-07-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每年新生入学前,班主任的家访是学校的惯例,近几年来,外来务工子女在校人数逐年增加。王老师带的就是外来务工子女班,所以他对这次家访尤为重视,早在几天前,政教主任就和他谈过班上有个学生,叫郭亮。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学习条件,他爸爸在他5岁时,就变卖了在家乡的房产,举家迁到南京。他的无忧无虑,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一直延续到四年级,他爸爸因意外去世而永远的离开了他。由于母亲常年多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母子俩靠摆小地摊、左邻右舍及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来维持生活。可当王老师来到郭亮家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一间只有十平米左右的屋子,里面黑咕隆咚的,没有桌子,只有一张床,三两张大小不一的板凳和靠墙堆放的几个大大的纸箱,一台十四寸的电视机是家里唯一的电器。郭亮的妈妈得知老师今天要来家访,特意没有去摆摊,王老师和郭亮的妈妈聊起了家常,对这个不幸的家庭又有了更多的了解,郭亮站在一边低着头,默默地听着妈妈的叙说。
"老师,这孩子就拜托你了,他爸爸死得早,怪可怜的。"
他妈妈边咳嗽,边絮絮叨叨。
"妈!"
一直低着头的他突然抬头用一种决然的语调和冰冷坚毅的表情打断了妈妈的话。
"好,好,不说了,不说了。"
王老师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心里隐隐有了一丝担忧。
很快,新学期开学了,他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除了和一个住在离家不远的小学同学偶尔交谈外,基本不与其他同学有任何交往。虽然成绩处于中上,但从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遇到班级的各类活动,他总是找理由推脱。王老师为了帮助他,经常找他谈话,希望能够通过谈话更多地了解他,同时动员班级比较开朗的同学主动接近他,可他冷漠的语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眼神让很多同学放弃了努力。
为了探究根源,王老师加强了和郭亮母亲的交流,为了避免引起郭亮的心理负担,她的家访往往是避开郭亮,在郭亮妈妈的地摊前进行的。原来郭亮的爸妈为了能让他自立、自强,从小就教育他不要被人看不起,尤其是城里人。总是鼓励他,希望通过他自身的努力,将来能出人头地并真正成为一个南京人。郭亮在小学时,曾经被同学冤枉过偷别人的东西,对方的理由就是因为郭亮家里穷,买不起就会偷,对方还说,城里的小偷都是外地人。这件事对他伤害很大,虽然最后老师查出了真相,但让郭亮感受到身为外来者的屈辱,对自身的处境也有了认识,自卑心理由此产生,从此沉默寡言,和同学拉开了距离。
在聊天中,王老师无意中发现郭亮妈妈的包里有一幅儿童水彩画,色彩鲜艳,很引人注目。
"哟,这是郭亮画的吧?"
王老师欣喜地问道。
"是啊,他小学的时候最爱画画,还得过奖呢!"
郭亮妈妈略显苍白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之情。
"家里还有好多,都是他画的。"
"画的是不错,不过,在学校可从来没看他画过。真不知道他还有这个特长。"
"都怪我不好,没钱买水彩,他就只躲在家里画。"
郭亮妈妈自责的说。
这时候恰好班级黑板报质量不高,连续几次在年级评比中评分都不理想,王老师觉得可以发挥郭亮绘画的特长。于是,王老师和美术老师商量在班上举办了素描绘画比赛,一开始,郭亮的参赛积极性并不高,马马虎虎的交了作品。放学后,王老师拿着郭亮的作品在校门口等他,和他边走边谈:
"郭亮,美术老师说从你的作品可以看出你绘画功底不错,可惜这个作品不够细致,你能为老师再画一幅更美的画吗?"
郭亮依旧低着头默不作声,
"唉!老师遇到困难了,需要帮助,我们班的黑板报一直都比不过其他班,老师是个要强的人,样样都想争第一,我想我们班里只有你能帮得上这个忙,你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吗?"
郭亮抬头看了一眼王老师,眼里掠过一丝诧异,但紧接着又低下了头,一路上,王老师告诉郭亮,每个人都会遇到暂时的困难,都会需要帮助,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感到快乐。虽然郭亮什么也没说,但第二天,他交给了王老师一幅漂亮的板报设计图样,王老师向全班同学作了展示,并宣布他为黑板报负责人,全班同学向他投去了惊讶和羡慕的目光。在郭亮认真负责的努力下,班级的板报有了很大的起色,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郭亮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了不少。
王老师考虑到他的家庭条件不好,生活压力比一般的孩子要大得多,决定从生活上的关心入手,帮助他,和他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以便减轻他的心理压力,让他逐步敞开心扉,从而接受老师、同学和乃至整个集体。于是王老师经常送郭亮一些学习用品;中午学校帮值班老师订的午餐也总是喊郭亮来吃;学校组织出去看电影,王老师会为郭亮准备一瓶水;出去春游了,王老师总是为郭亮买好零食,要交资料费了,王老师总是默默的自掏腰包付上……王老师还为郭亮向学校申请了减免学费。对于这些郭亮是默默的接受着,似乎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依旧不言不语,但王老师感觉到郭亮看他的眼神柔和了许多。
眼看天气渐冷,郭亮身上依旧是一件薄薄的校服,王老师特意向亲戚们收集了两套旧羽绒服,并买了一套新毛衣,准备送给郭亮。放学后,王老师把郭亮喊到了办公室,想让他试穿一下衣服合不合身,办公室的其他老师看到了这样的情况,随口说到:
"哟!郭亮,你们班主任对你可真不错,你可得好好听你们班主任的话,争取考个好成绩,不然,就太对不起他了。"
郭亮的脸色似乎变了一下,
"老师,我有衣服,我不怕冷。"
说完径自转身离开了办公室,王老师只好将衣服交给了郭亮的妈妈。可是,除了穿在里面的毛衣,两件羽绒服郭亮却一直都没穿过。王老师一直想问问他心里的想法,可他总是用不冷来搪塞。
郭亮的母亲旧病复发了,在社区的帮助下住进了医院,王老师发动了全班有条件的同学一起捐款来帮助他,在讲台前设立一个捐助箱,同学们都很踊跃,可郭亮似乎并不领情。当王老师请他发表感言时,他一脸不高兴的站起来,大声说道:
"我还能说什么,你们该说的都说了,我没什么好说的。"
让现场的气氛顿时尴尬起来,王老师只好自己匆匆作了总结。可是郭亮却对其他人又开始充满了警惕,性格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为了一点小事与其他同学闹别扭,使得一些同学背后发牢骚说以后再也不帮助像他这样的人。
那么多人都无私的帮助他,可他不仅不懂得感恩,甚至还一再拒绝别人的好心。作为教师应当肩负起培养这种基本情感的责任。因此王老师加强了感恩方面的教育,甚至为此专门开展了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围绕感恩展开讨论。可是,这一切对郭亮收效甚微。
有一次,电视台将到学校拍一个爱心资助的宣传短片,同时为学校的贫困学生联系一些资助人。按要求,到时每个同学都要对着镜头说出自家的困难。王老师好心为郭亮向学校争取了一个名额,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郭亮接触不同的环境,更深切体会到社会的爱心,最关键是想为他争取更多的资助,进一步缓解他家生活的压力。可当王老师把这事告诉郭亮的时候,没想到他竟然一口否绝,理由只是"我不想去"。经过王老师百般劝说,可他依旧无动于衷,眼看着安排好的活动又要泡汤,王老师也显得有点冲动:

    

"你这小孩,咋这么不懂事,你不为你自己,你也该为你妈妈考虑,妈妈起早摸黑,多不容易。再说了,那么多贫苦的人,偏偏资助你,你还不懂感恩,还这么任性……"
郭亮也急了,冲口说出:
"我为什么要感谢他们,别以为有几个臭钱就了不起,我不需要他们可怜,我恨他们!!!"
说完,郭亮头也不回的冲出了办公室。王老师震惊了,他没想到在郭亮的内心有着如此极端的想法,原以为自己了解郭亮的感受,以为无私的爱总能感化这个缺少了爱的孩子,现在却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他。
王老师立刻跟与郭亮最近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交流中,外来务工子女同学反映,郭亮对别人对他的捐助最反感,认为这些人都是假惺惺的,捐资捐物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他的笑话,总觉得那些人不是在可怜他,就是在他的背后说他穷,而看不起他。小学的时候,每次接受捐助都要把他的姓名贴在公告栏里,还要上台手里拿着捐款向捐助人和全校同学表决心,好像感觉被剥光了衣服,接受别人不知道是怜悯还是嘲笑的目光,还被要求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态,逢人都说谢谢。而现在,变本加厉,要他对着电视台的镜头自报家底。?
郭亮妈妈也将郭亮近期画的画送给王老师看,有一幅"自画像"引起了王老师的关注:画上一只可怜的猴子正做着表演,脖子上被套了一根粗大的链条,链条的另一端系着捐款箱。郭亮似乎想表明自己就像一只耍把戏的猴子,捐助他的人只不过是些花钱来看猴戏的观众。
老师看着这幅自画像,陷入了沉思,毕竟一个有自尊的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比帮助别人需要更大的勇气。也许有时候爱心对这个孩子的幼小心灵太过于沉重了……
 
 
综合评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人数日益增多,他们正逐渐成为校园内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此衍生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外来务工子女不同于本地学生,他们流动性大,在语言、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上有着很大差异,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加之教材、进度或语言不同等原因,往往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父母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教育子女,导致成绩不太理想,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易造成学习障碍。
同时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校,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背井离乡的生活、异常简陋的租住环境、语言不通的尴尬,再加上本地人或多或少的歧视,易使外来务工子女产生多动、自闭、焦虑、自我意识偏颇等心理问题。另外,他们的父母为生活奔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子女的学习,往往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丢给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易使孩子受到校外不良诱惑,容易养成迷恋上网、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陋习。
如何让这些孩子迅速融入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新的班集体,如何使这个集体健康而和谐的发展,是班主任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帮助别人的前提是理解与尊重。
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和动荡时期,社会阶级、阶层不断分化,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涌现。因此,缩小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显得尤为必要。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突出地表现出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农民工子女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因此,在对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问题。
案例故事中的洋洋,就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经济的贫困,使这个孩子承受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特殊的境遇使他的心理变得敏感而脆弱,由过度自卑演化为过度自尊。作为班级帮扶的对象,洋洋对别人对他的捐助最反感,认为这些人都是假惺惺的,拿钱出来就是为了看他的笑话,总觉得每一个人不是在可怜他,就是在他的背后说他穷,而看不起他。每次接受捐助都要把他的姓名贴在公告栏里,接受同学的目光,好像感觉被剥光了衣服,接受别人不知道是怜悯还是嘲笑的目光,还要被要求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态。这样的心理反应在那些被捐助者身上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这些来自社会的"善举",因为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有问题,如"把受助者的名字贴在公告栏里,要求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态"等做法,都是违背心理学的规律,对受助者的人格和尊严的践踏和极大不尊重,因此,客观上给受助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王老师的可取之处在于,她没有停留在"感恩教育"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他感受到自己既是受人帮助的人,也是能帮助别人的人。这样的活动不仅针对郭亮一个人,而是对于全班每一个孩子都有教育意义,那就是,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的相处,要学会相互理解与尊重,要以一颗平常人善待每一个生命!帮助别人的前提是理解与尊重!
 
2.案例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1)王老师表达关爱的方式更多地带有施舍的色彩,而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感受,如赠送学习用品、免费的午餐、减免学费等,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办公室里,王老师当着其他老师的面,让他试穿一套新毛衣和旧羽绒服的做法,以及其他教师的评论:"哟!郭亮,你们班主任对你可真不错,你可得好好听你们班主任的话,争取考个好成绩,不然,就太对不起他了。"这样一种带有明显的感恩意识的说教,不仅令对方反感,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有甚者,是为郭亮举办的捐款活动,以及针对他的"不领情"开展的感恩教育,更是把孩子的自尊心践踏在脚下,在众人的施舍中,他已毫无自尊可言,他曾经画过一幅"自画像":一只可怜的猴子脖子上被套了一根粗大的链条,链条的另一端系着捐款箱。使他觉得自己象一只耍把戏的猴子,捐助他的人只不过是些花钱来看猴戏的观众。
孩子这样的一幅自画像,是让我们的教育者深感痛心的。对于弱势群体,作为教育者要警惕"好心办坏事"的客观结果,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弱势群体以怎样的关注,才是合情合理的?其实,洋洋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的给予,他需要的是自我和他人的认同。
(2)王老师关爱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没有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缺少对学生的真正理解,导致了好心办坏事的效果,这样的教训是值得引以为戒的。向弱者付出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看得出王老师为郭亮付出的师爱出发点是好的,前期的工作细致入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感觉到郭亮看他的眼神柔和了许多"、"郭亮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了不少"。可是在为郭亮募捐过程中处理不妥,发起的捐款活动也没有征得郭亮的同意,给郭亮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这种一厢情愿式的关爱,在郭亮看来,已经变成一种怜悯和施舍,伤害了他的自尊。

 

      

每个人面对困境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人会选择坚强应对,如果将爱心强加于他,自然不会被愉快地接受。在王老师做出这样"爱心"行动的时候,是否应该体谅一下那些外来务工子女的心情呢?由于家庭贫困而造成的自卑,往往使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灵特别敏感,其实他们从内心里非常渴望别人能够忽视他们"弱点",把他们当作普通人。因而,我们有时候的热心关怀,往往是在无意中给他们贴上了弱者的"标签",强调了他们的"弱点"。这种伤害,正常人是不容易察觉到的。所以,一些残障人不愿在助残日接受帮助,一些贫困生总是拒绝别人的馈赠。这种心理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
其实,贫困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或物质的给予,他更需要的是自我和他人的认同,我们应该考虑是否在心中给了他们一个平等的位置,资助不是把恩惠施舍给别人,应该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一种帮助。要使他们感到的不是尊严的伤害,而是一种深入内心的温暖。所以,平等相待是最重要的原则,只顾表达自己的'爱心',根本不管'被爱'者的感受。他们获得的将不是希望,而是更多的沮丧与悲哀。我们在将真挚热切的关怀献给孩子的时候,首先应该站在受助者的立场上想想,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同时还要讲方法,如果我们不注意关爱的方式和具体的细节,就有可能造成受助人不必要的误解甚至反感,结果好心办坏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资料: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    下一篇:班主任培训资料:把我当道错题叉叉了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