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国旗下讲话稿

中小学生欺凌防治专题国旗下讲话

所属栏目: 国旗下讲话稿  更新时间:06-16 点击次数: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 网 w w w. 91 0w.Ne t

  中小学生欺凌是个伴随学校存在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已经不再是单一或偶尔发生的情况,而演变成了教育领域所重视的课题。周一早晨的国旗下讲话,朱建华校长就“中小学生欺凌防治”作了重要指示。

  朱校长首先分析了欺凌现象的成因,他说道:“第一,欺凌现象与孩子的社交心理情况有直接的关系,社交心理情况越差,欺凌的情况就越明显。社交心理情况包括孩子的生活是否开心,情绪是否经常波动,与身边的家人、朋友和老师相处是否愉快,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及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成绩,这些因素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

  第二,这一现象与孩子接触的暴力影响有十分直接的关系,现代社会媒介带给孩子极大影响,他们看暴力书籍、影片或者玩暴力游戏,时间一长,会接受以暴治暴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欺凌或者暴力行为。研究表明,欺凌者对于支配和控制他人有较强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根源则来自于一些媒介对于欺凌行为的负面宣传。

  第三,学校校园氛围在这一现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中是否有关心学生的老师,师生相处是否愉快,学校是否提供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课堂气氛是否轻松愉快,校园环境是否提供足够的活动设施。调查表明,被访问者对和谐校园感觉越好,其欺凌别人或者被欺凌的次数越少。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指在校园中有一群关心学生的老师,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供学生选择,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另外拥挤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备的不足也是引发中小学生欺凌的因素之一。”

  紧接着,朱校长就如何防治欺凌现象给与了建设性的指导。朱校长说道:“首先,有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欺凌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欺凌者,他们对于欺凌现象造成的后果及严重性都一无所知,而其他旁观角色的学生也对此没有意识,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使得欺凌现象自然地发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这一现象的定义、行为或方式告知学生,教师也应该对欺凌行为背后的情感、行为原因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欺凌行为。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欺凌现象进行讨论,通过谈话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深刻认识,这样在欺凌现象发生时也可以挺身而出来捍卫被欺凌者的利益。

  第二,作为教师应该多留心欺凌现象的征兆。中小学生欺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身体上的攻击和心理上的攻击。身体的攻击容易发现,如果发现学生有明显的身体外伤、逃学、人际交往中胆怯畏缩、学习成绩下降等都可以看作是欺凌现象的前兆。心理的攻击多表现为孤立,学生之间如果出现孤立现象,教师可以建议采取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来帮助被欺凌者融入其中,但是教师的协助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避免被欺凌者持续受到孤立。

  第三,作为学校必须要正视日益严重的中小学生欺凌现象,在处理欺凌事件时,学校制定长远的反欺凌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尽力创建和谐校园,将和谐文化融入到学校政策中,将欺凌现象的防治列入到校规中,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和教师对欺凌行为的了解,同时也强调了学校面对欺凌的立场和目的。学校要把欺凌行为的明确定义及处理步骤列入校规执行并形成约束力,在遏制欺凌行为的同时也能教育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这一问题。因此,学校应尽量创造和谐校园的氛围、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创建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改善校园环境。

  第四,通知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父母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处理和监控,让孩子的父母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一起制定计划,减少一些媒介对孩子们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家长的协助和支持,欺凌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防治。

  第五,加强对欺凌者的了解。作为教师应采取温和的态度来处理欺凌行为,倾听欺凌者的言说,了解造成欺凌行为的原因与动机,并进一步发掘此行为的真正成因。必要时也可与家长联系,形成家庭、学校的双面支持,使其意识到学校与家庭对于遏制欺凌行为的坚决态度。”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 网 w w w. 91 0w.Ne t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稿: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下一篇:“生命教育”启动仪式上的讲话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