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14《故乡》第2课时【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4《故乡》教案第二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从描写法及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2.探讨文章主题,深刻理解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  教学: 学习小说从描写法及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教学难点:探讨文章主题。教学过程:一、旧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阔别故乡二十余年,‘我’重回故土,内心应是按捺不住的欣喜与激动,为什么会‘悲哀’呢?”请大家跳读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师引导: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故乡给“我”的印象?)(生明确:变)师:那么,究竟故乡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故乡的景、故乡的人的变化。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1.故乡的景色有怎样的变化呢?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看看哪些是描写故乡的过去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的景物特点。明确:过去的故乡(12):五彩缤纷、美丽神异现在的故乡(1-5):索,悲凉未来的故乡(88):美丽,充满生机2.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对情节的推动作用;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④反映社会现实,交代时代背景;⑤表现主题3.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相比,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造成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同时,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4.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有什么作用?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三、合作探究,分析形象过渡:如果说故乡景色的悲凉可能会受到“我”的心情的影响或者天气的影响,而故乡的人的变化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1.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的变化?(明确:闰土、二嫂)2.小说是怎样来描写闰土这个人物的?从哪些面去对比?请细读课文,搜集信息,完成表格。(学生完成、课件展示)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淳朴天真、可亲可爱。脸色灰,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动作地捕鸟、月夜刺猹——明敢,动作捷。迟钝、麻木语言脱口而出、滔滔不绝(4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

 

14《故乡》第2课时【教案】
上一篇:14《故乡》第1课时【教案】    下一篇: 14《故乡》第3课时【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