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怀疑与学问教案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8 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知识与1.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提出疑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法。对本文论证法和论证语言的学习,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式完成。情感态度: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过程。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法。【安排】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回答)子的这句话原义是: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来,这句话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书本。简单来说,就是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著名历史学家顾颉的《怀疑与学问》,一起来研讨一下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课题)二、知识小窗1.作者简介顾颉(1893—1980),字铭坚,苏州人,历史学家。1920年毕业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同年冬应适之约标点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又标点述的《东壁遗书》,着手编纂《辨伪刊》,1922年到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时间他与适和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把论战双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1926—1929年在厦门大学、大学、大学和京大学教。1934年创办《禹贡》半月刊,由对《尚书·禹贡》的研究而倡导历史地理和边疆地理的研究。抗战时期,在昆明、成都、教。同时潜心著述,编辑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担《资治通鉴》校点工作的总校,主持标点“二十四史”的工作,并继续对《尚书》进行研究,不断发表研究古史、历史地理及古籍考辨的文章。顾颉是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中国民俗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民歌、传说、神话、民间风俗等面的整理和研究均有较出的成绩。著有《秦汉的士和儒生》《歌甲集》《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三皇考》《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史林杂识初编》等。2.背景资料

 

怀疑与学问教案4
上一篇:怀疑与学问教案15    下一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