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2.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一年了,当然从经验看,我还是一个资历尚浅的新老师,但是很荣幸能够承担了第一次区级的公开课,当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幸得到各位老师、专家的指点,我也认识到自己要改进的地方,我把最突出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1)学生的评价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展示,我没有一一评价,也没有小结、归类后再评价,而是粗略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对于刚开始学生的展示,我还缺少了给学生鼓励和肯定。(2)多媒体使用不到位。多媒体的用途很多,可以用于学生的展示,可以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等,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视觉,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认识。(3)忽略细节。在语言表达上、板书上或者是导学案的设计上,都存在着许多可以修改的地方。例如,我在评价学生的展示时候,表达不到位;在板书设计上,例如大括号的使用等等。以上只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不足,我会在之后的日子里争取通过各种途径来改正。一方面,我要注意多看书,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我要多观摩,多听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和请教。虽然,不足的地方还是不少,但是,我还是有几个地方可以继续采用。在教学设计上:我改变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从学生出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整一节课主要通过三个问题建立三个支架作为突破口,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教学完成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讨论、展示以及尝试概括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尝试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本课中设计问题:从举出生活中或者实验中接触的有氧气参与的反应,把化学与生活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处处有化学,形成化学有用观。整个学习通过知识回顾——探究新知——感受化学与生活——巩固新知,四个部分组成,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责任,从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能主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良好意识。经过这一节课,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在之后的时间里,一方面,我会多听课,另一方面,我会多看一些资料,不但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到扬长避短。对于第一次承担区的公开课,我还是有几点较深的体会:首先,本节课的主题是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构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让学生自己来构建知识,自己来获取知识,而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方式。概念是每个科目都有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如何让学生接受,也许不同的概念需要采用的方式来呈现。经过学生的学情分析:对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这两个概念是比较适合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来呈现知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接着,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特有的观念。例如,之前的知识学习,学生知道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等,学生在感知上已经对化学的学习有一种分类的观念。因此,在之后的学习中,包括本课的内容(关于化学反应的分类),可以强化学生的分类观,让学生学会掌握分类的学习方法。分类不仅仅体现在化学学科中,还会体现在各科目中;分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中,还体现在生活中,如垃圾分类,商场的商品摆放分类等等。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教授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形成观念。最后,教学注重细节。现在中考的题目考的内容虽然是没有脱离我们的教材,我们的课标,我们的考纲,但是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细,形式越来越多样。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又不落下中考成绩。也许,这个问题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宏观的观念、知识体系,学科核心是该落实,另一方面,知识的细节也要落实。因此,教学不能只关注宏观的,更应该注重细节。每一句话如何表述,每个题目如何挑选,每个板书如何设计,每个知识点如何最佳的呈现等等,这也许只需要一句话,需要一个括号或几条线,但是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同。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细节,注重每个细节的细致,不要让细节打败成功。

 

2.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上一篇: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导学案23    下一篇: 《氧气》教学反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