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故乡》学案练习及答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故乡》学案练习及答案学习目标1.阅读小说,分析作者怎样通过写人的变化来写故乡的变化的。2.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小说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写法。4.认识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2.小说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社会环境: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3.写作背景“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一.整体感知1.给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注音。阴晦()瓦楞()胯()下獾()秕()谷鹁鸪()()髀()嗤()笑絮絮()瑟()索蜷()缩寒噤()折()本惘()然恣睢()()潺潺()黛()色愕()然五行()颧()骨伶()仃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萧索:无端:如许:鄙夷:愕然:隔膜:展转:恣睢:3.通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吗?(2)好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豪情万丈,或郁悒满怀。那诵读《故乡》,你认为笼罩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4.我的问题二、探究赏析1.故乡发生了什么变化?作者在本文中主要都写了哪些人呢?作者描写这些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从课文中勾画出有关句子。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运用什么方法从不同角度写他的变化?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写的?通过此种写法突出了什么?3.学生速读描写杨二嫂的文段并学习分析闰土的方法(肖像、行动),想一想杨二嫂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这样?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5.文章中写闰土前后不同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温馨提示对比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它通常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其作用主要有表达爱憎、烘托突出、揭露矛盾、辛辣讽刺及阐明道理等。6.深入品读下列语句。A.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B.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如何理解?三、积累迁移1.不同的路向人们诠释着不同的人生哲理。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出你知道的关于路的名句和表达的意义。示例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鼓励当代青年成为开拓创新的一代,成为独立思考的一代。ABCD2.请你设想一下二十年后,水生和宏儿见面的情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断描写。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一、1.huìléngkuàhuānbǐbógūbìchīxùsèquánjìnshéwǎngzìsuīchándàièxíngquánling2.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无端:无缘无故。如许:这么些。鄙夷:看不起。愕然:吃惊的样子。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恣睢:放纵、放任。3.(1)以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2)整个《故乡》的色调,是昏暗、阴冷、低沉的。其中唯一欢快的语调出现在对儿时回忆的描写中,但笼罩全文的仍是一种忧郁和感伤。4.二、1.故乡景、故乡人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2.对比(1)外貌对比;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故乡》学案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故乡教案    下一篇: 《故乡》导学案(含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