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美术 > 八年级上册

书林漫步教案五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展示和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教材分三部分讲述:第一部分为中国的古籍设计,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的书籍装帧设计形式和方法,体现了古代书籍装帧发展成熟的过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外的书籍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对其历史发展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走向世界的中国书籍设计,其书籍设计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更加丰富,并且颇具艺术感染力。通过对不同书籍设计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从中了解书籍设计的概念、发展、种类、要素及结构,为下一节课手工书的设计制作做铺垫。教学目标:1、了解书籍的结构、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作品。2、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事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3、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收集,学生对书籍涉及产生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书籍的结构、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作品。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对书籍设计产生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组书籍图片供学生欣赏。教师:观察收集来的这些书籍封面,他们各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本?为什么?学生:回答喜欢的书籍封面以及原因。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引出本课课题。讲授:教师: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知识的载体,古今中外的书籍形态万千。让我们漫步其中,探求书籍设计的沿革变迁。中国的古文字起源与发展人类的进步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懈攀爬的过程。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维系着文明传承的原动力,。早在商朝,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成为汉字的最早的起源。后来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从而形成了金文。书写方式的真正飞跃,在于书和帛书的出现,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极其便捷地记录文字。(播放甲骨文图片)初期的书籍:在文字未产生以前,人们主要是靠语言相互沟通。但语言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古人便采用结绳、刻木以及简单的图形符号方法来帮助记忆。但是,只有文字才能准确记录语言和表达思想。(播放青铜铭文器皿图片)此外还有卸载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书”或“素书”。《墨子》说:“书于竹帛,镂于金石”,这是对纸书出现以前书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况。(播放帛书图片)播放图片:简和策【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加以改进、推广。东晋时书籍制作材料的伟大变革,在中国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时代】纸书的制作主要靠手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前三百年前的隋末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的图片)蝴蝶装和卷轴装【宋代】为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反映出宋代的刻版、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明代】刻书更为发达。其末期出现的拱花及豆版套印技术,将雕版印刷术推向新的高峰,称为中国印刷史上最光辉的篇章。(蝴蝶装和卷轴装图片)梵夹装隋唐时期,“梵夹装”和贝叶经由印度传入中国。启发产生了经折装,在书的封面呃封底黏上硬纸壳。(梵夹装图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图片)找同学起来介绍。蝴蝶装: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纸糊黏贴在另一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包背装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缝边撞齐、压平。再把折缝对面的级边,粘着千供包背的纸业上,包上封面,使其成为一整本书。国外的书籍设计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羊皮纸阶段。(纸莎草图片)图片欣赏。书籍设计的目的:封面书籍本身来说,有三大功能:保护书籍不受损坏、宣传介绍书籍内容、促进阅读、美化书籍吸引读者视线。图片欣赏。书籍的结构示意图(图片):书籍的组成:封面、护封、腰封、护页、扉页、内页、前勒口、后勒口、书脊、封底。本课小结: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书林漫步教案五
上一篇:书林漫步教学设计6    下一篇: 书林漫步教案八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