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教案2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揣摩、品味本文激情昂扬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东北平原,白板展示东北平原的美景图片。引出九一八事变。(教师简单介绍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的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之后,无数的关东百姓被迫背井离乡,走上了流亡之路。十年之后,正在抗日战争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二、走进作者端木蕻良,满族,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散文《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等。三、预习交流读准字音,先指名学生读,然后齐读。挚痛(chì)泛滥(fànlàn)嗥鸣(háo)斑斓(lán)谰语(lán)亘古(gèn)怪诞(dàn)默契(qì)田垄(lǒng)污秽(huì)蚱蜢(zhàměng)三、听读课文,触摸土地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注意老师朗读时语气、语速和重音,让学生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或者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四、朗读课文,感知土地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2.朗读。男生齐读第1段中“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种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女生齐读第2段中的“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索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3.讨论交流:让学生用“这是一方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说一句话,感知作者故乡的土地特征。/4.指导朗读。(先指名朗读,后学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出自豪、喜悦的语气。读出对故乡土地的热爱和赞美,读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五、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找出作者对故乡情感特点的词语——泛滥“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一般表示洪水很大,不可阻挡,含有贬义色彩。“泛滥”写出作者对故乡的感情如同决堤之水不可遏止,四下放纵奔流。这是贬词褒用。)2.讨论交流:学生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泛滥情感的语句,然后说说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交流。3.理解重点词句意思。(1)标直漂亮的白烨树在原野上呻吟……(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4.白板出示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军队侵略东北的图片,师生共同观看。六、再读誓言,深化主旨学生讨论找出作者的誓言,然后齐读。小结:作者在这篇抒情散文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景物的美丽、丰饶,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又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流露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七、走出课文,延伸情感1.让学生背一句与爱国有关的诗文。2.学生齐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部分语句。“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八、布置作业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并背下来。2.仿写训练。课文第一段中列举了许多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他们像一个个剪接的电影镜头闪现在我们眼前。请你探寻自己家乡特有的景色、物产,也像端木蕻良一样,用优美的语言多角度地将它描绘出来,以此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土地的誓言》教案21
上一篇:《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7    下一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2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