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第15课不求甚解课件PPT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鹤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习针对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法。  马南邨:拓的笔名,原名子健,云特。建国后历《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晗、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马南邨(1912-1966)闽(今福州)人作家作品初读感知  20世纪60年代初,拓应《晚报》之约,《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背景初读感知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反驳对的论点1、反驳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法上找问题。 2、反驳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初读感知整体阅读思考:对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反驳的?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法?研读探究对的观点:树靶子  对问题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研读探究作者的观点: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研读探究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研读探究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再次,作者从正反两面举例(诸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虚心、会意 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法(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 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研读探究“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品读感悟 不懂  会意  甚解层近层近“好读书”、“会意”和“甚解”的关系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

 

第15课不求甚解课件PPT
上一篇:第15课不求甚解PPT课件    下一篇: 第15课短文两篇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