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七年级上册

“同类项”概念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海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2)    过程与法:让学生经历同类项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以及小组的交流与合作,领悟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创新的精神,体会概念形成的一般法。教学:同类项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同类项概念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分类,就是依照某种标准,按“不重不漏”的原则,将事物划分为若干个类别。当然,这些类别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性。这里的“标准”通是事物的某一本质特征。人类之所以能应付围环境的随时变化,就是因为有分类。凭借这种,人们就可以将接收到环境信息做出分类,并利用类别做出推理,从而越信息,达到认知的目的。 分类活动以掌握事物的关键属性为前提。分类活动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是:(1)要以本质属性作为标准的。(2)指明本质属性的组织式。(3)要确立公认的限制条件。(4)要权衡各种不同的属性(即哪些是本质属性,哪些是非本质属性)。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分类活动占有非重要的地位。分类是概念获得的,是对概念的内涵进行认识的过程;分类活动有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分类活动有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概念;分类是概括的,因此分类活动有助学生的概括;能否依据本质属性对事物进行恰当的分类是衡量学生是否已经习得概念的标准。基以上认识,同类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我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辨别各种刺激模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1:生活中,我们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请同学们给下列物品分类(自行给出相关图片). 问题2:有6只小白兔,每只身上都标有一个单项式,你能根据这些单项式的特征将这些小白兔分到不同的房间里吗?(无论你用几个房间) 3x2,-4a2b,-3a2b,6xy,2x2,-3xy。 问题1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进行成果展示,尝试按不同标准多种法进行分类。 问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小组代表发言:(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对日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的重要作用,由此过渡到对所给单项式进行分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引入到数学中来。 教师提供有代表性的典型单项式刺激模式,让学生尝试分类。第二环节:分化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巡视,适时

 

“同类项”概念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上一篇: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案    下一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