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八年级下册

17.1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 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习目标】1.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并会解决实际问题.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的最短路径问题,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学习】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旧知回顾: 求下列各图中,各Rt△中指定的边.解:(1)AB=17;(2)BC=.自学互研 生成【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25例1,完成下面的内容:思考:木板横着和竖着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要看斜着能否通,就要看AC的长度是否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合作探究】 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 dm,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至水面,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 dm,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到上图,其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BC为湖面,AB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置,CD=3 dm,CB=6 dm,AD=AB,BC⊥AD,所以在Rt△ACB中,AB2=AC2+BC2,即(AC+3)2=AC2+62,AC2+6AC+9=AC2+36,∴6AC=27,AC=4.5,所以这里的水深为4.5 dm.【自主探究】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牧童家在B处,A、B处相距河岸的距离AC、BD分别为500 m和300 m,且C、D两处的距离为600 m,天黑前特童从A处将牛牵到河边去饮水,再赶回家,那么牧童最少要走多少米? 解:如图,作B关CD的对称点B′,连AB′,交CD点P,过A作B′B的垂线,垂足为E.在Rt△AB′E中,AE=600,B′E=800,AB′==1 000(m).答:至少要走1 000 m.【合作探究】如图,长体的长BE=15 cm,宽AB=10 cm,高AD=20 cm,点M在CH上,且CM=5 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M,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解:分两种情况比较最短距离:       如图①所示,蚂蚁爬行最短路线为AM,AM==5(cm),如图②所示,蚂蚁爬行最短路线为AM,AM==25(cm).∵>25,∴第二种短些,此时最短距离为25 cm.答: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 cm.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26~27,理解:1.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与其的点.2.在数轴上画表示无理数的法.【合作探究】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解:以为长的边可看作两直角边分别为4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如下图: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交流预展】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

 

17.1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学案
上一篇:17.1勾股定理(3)导学案第三课时    下一篇: 《勾股定理》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