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妙招:借画悟诗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国古代诗歌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让学生有较好的文化积淀,更好的理解诗歌,我常借助绘画让学生感悟诗歌。绘画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种艺术样式,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独具特色的风景,激励学生联想和想象。教师语文古诗教学中,恰当地把握画与诗的契合点——意境,以画代讲,借画悟诗,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一、描画画面,再现物象“意境”是诗与画的契合点,都具有生动的形象,包含了艺术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它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为了汲取意境美的内涵,借画悟诗,我常常鼓励学生把一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形象地画出来。《如梦令》这首词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但诗中画面却丰富多彩:红红的藕花、绿绿的荷叶、蓝蓝的湖水、惊飞的白白的鸥鹭。《天净沙·秋思》中第一层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九种事物各有鲜明的个性: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一切都是为了陪衬第二层中的“游子”,感悟之后把诗中描绘的画面画出来。

  二、描绘画面,感悟诗情诗中的情感是想象的动力,是文学的生命。将诗中所写景物画出来还不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还需学生通过想象来用语言加以形象的描绘,将心与物、情与境统一。通过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赋予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形式,让学生感悟诗人的生活体验,以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中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说明“情”是阅读所要进入的境界。诗抒情,诗言志。《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运用了寄情于物的写法,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教学中,绘画、描绘之后,感悟这幅秋景图:秋末之景、归巢之鸦、荒凉古道、一年将尽的西风、“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着力渲染悲凉气氛,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渔歌子》这首词中:春江水涨、烟雨迷朦、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引导感悟词中、画中那种隐居者恬然、安适的情趣。

  三、品味画面,再造意境诗歌的形象是有限的,必须从它形象的有限性去寻找其想象的无限性,这样才可以把诗歌的教学活动推动高潮,神游”象“外之”境“。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幅”雪地伫立思友图“,教师通过描绘、分析,帮助学生联想来感受:诗人伫立在雪地上,望着”归客“远去,归客渐行渐远,渐远渐小,慢慢地变得模糊,时隐时现,最后终于被山隔断了……,诗人却久久不忍离去,这真是”此是无声胜有声“!和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匠心颇同,造境俱称奇绝。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想象越丰富,创新性就越强,而想象又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借画悟诗,诗画交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以上是我在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将绘画与诗歌的契合点进行挖掘,有助于语文诗歌教学的创新,把课堂变成一个有诗有画的情境世界。让学生解读古今、畅游文艺殿堂,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作文讲评要分层次    下一篇:不容忽视的段落写作训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