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使用学具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具的利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帮助理解数学算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使用学具,可以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34÷2,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3捆(3个10)平均分2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4根合并成14根,再平均分2份,每份是7根(7个1),个位商7。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促使数学概念形成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知到表象,再由表象到概念,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学具符合这一规律,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地学,充分的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三种结果:一人分得1个,另一人分得5个;一人分得2个,另一人分得4个;一人分得3个,另一人分得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三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三、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突出数学本质的教学就是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集合思想、估测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等基本思考方法,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力武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使用学具,便有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7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等等。

  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学具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它可以使学生手、口、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为学生创设探究、思维和创造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下一篇:学习新课程,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