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低年级教学的有效方法──心理暗示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现代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然而,学科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必须寻找恰当的方式,使之既不淹没学科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而心理暗示恰好符合这些要求。它利用各学科的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施加心理影响,以达到激发学生心理潜能、调动学习热情、排解心理障碍的目的。

  一、心理暗示在课堂控制中的必要性

  首先,心理暗示有助于帮助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儿童,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到以学习为主的学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大事。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转变自身角色,适应主导活动变化(主导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的过渡时期,也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第一年的学校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儿童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趋向,并可能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业和社会成就。低年级的儿童平均年龄在六七岁左右,这一年龄段决定了一二年级小学生仍带有幼儿特点。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松散和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的接受又有一个理解、遗忘和再理解才能记住的过程。在学前教育中,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的要求(相对于上学后而言)都较为宽松、自由。

  从上学第一天起,家长的要求发生根本性改变,儿童需要面对快节奏的学校生活,多学科的课堂学习,同时还必须遵守学校的各种行为规则。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校生活之间存在无法立即弥补的差距。要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让每个学生不输在小学的起跑线上,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从教师这一角度考虑,低年级儿童的以上的特点决定了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绝对禁止用呵斥、强制和体罚等不正当的手段迫使他们学习。心理暗示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进师生之间心灵交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课堂控制角度避免学生出现恐惧、厌学的心理。其次,心理暗示也是保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该是连续而活跃的。而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为控制课堂而进行的公开表扬或批评,常常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知识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还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优秀的教师在有效的教学中会尽量减少花在课堂控制上的时间。心理暗示不仅可以避免在课堂控制上浪费时间,同时还能保持学生思维的持续性。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学科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当时的情绪息息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忽视对学生情绪的把握、诱导和调控,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其他活动也就无法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就具有诱导情绪的功能,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学科学习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学习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学科学习中的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生发出主动进取的精神,进而克服学科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堂氛围和各种激励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教师的情绪、眼神和手势等心理暗示手段来诱导学生的情绪,促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

  二、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教育不全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序曲。它并非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学科的课程,而是为未来的长大成人提供表达自己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工具。所以,教育重点应放在掌握语言、培养专心和观察的能力,懂得如何、到哪里去获取信息,以及提高与他人协同做事的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法进行教学很有必要。其主要方式为:

  体态暗示。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这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儿童离开父母后,觉得老师既亲切,又有些害怕,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青睐。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手势,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对于课堂总是多一些怯懦,尤其是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他极大的鼓舞。当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对他竖起大拇指,而且报以赞许的一笑,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热情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正是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吗?

  团体参照。每个人所认定的团体参照的目标、规范和行为方式等,会成为他(她)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榜样,使其自动地与之趋于一致。对个体的心理暗示可以先从班级集体学习的整体情绪和态度入手,通过大范围内面貌的改变和水平的提高去暗示激发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使其在集体合力的暗示中逐渐改变学习动机、情绪等,从而提高学习水平。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被身边的小事吸引注意力,教师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比批评走神的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既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又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强化了听讲学生的正确行为。

  创设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暗示刺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情境,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增强暗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小动物和有趣的情节使学生们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学习,而且效果显著。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另一个班,教师没有引入多媒体课件,只是运用了一般的教学手段,学生明显表现出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和记忆不深刻等。由此更加显现出了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此外,在语言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教室布置中,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渗透语言学习(如在墙壁上粘贴英语卡通图片)。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巩固了语言知识。

  角色融入。即教师将自身的角色融入到学生之中,使双方的距离拉近,激起学生产生相同的想法,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学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沿着老师暗示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将师生角色进行转换。例如在“左右”教学中,教师曾经一脸迷惑地问学生:“为什么左右会发生变化呢?我不明白,你能告诉我吗?”教师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将思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由此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心理暗示有利于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又是影响心理暗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立并巩固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和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为实施心理暗示创造必要条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知识的特征与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