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求突出强调了阅读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其实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自己能够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本质就是思考。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予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要鼓励学生“放胆”,即大胆地提出问题。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所提出的问题,即使是芝麻西瓜一大堆,甚至提得不恰当,也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主动的一面。同时,教师可以表扬提问提得好的同学,启发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来提问。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质疑问题就能大胆了,学生问题提得多了,开始可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时间,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问能力后,问题提到了“要害”处,教学的效果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得到提高。

  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又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呢?

  一、从课题入手质疑。

  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阅读时不注意审题,不注意课题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就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因此,审题中的质疑问难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有学生问“飞”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夺下泸定桥?怎样夺下的?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就会明白“飞”在文中不仅是红军的行军速度快,而且也是和敌人抢时间夺泸定桥的关键所在;体会到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夺桥”的战略意义。

  二、从关键词语入手质疑。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中,有一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教师引导学生这样质疑:“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文中的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处?通过对“神机妙算”一词的质疑,学生从文中就能较为准确地体会到诸葛亮的识人心、知天文、晓地理,更真切的感受到他才智过人,有胆有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詹天佑》时,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的“杰出”和“爱国”,质疑文中哪些方面体现“杰出”,哪些方面体现“爱国”,这样就可深入地学习课文,从詹天佑开凿隧道时采用“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中体会出他的“杰出”;从他毅然“接受任务”和他在“勘测线路”中的所说、所做、所想,体会出他的“爱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三、从重、难句入手质疑。

  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一篇课文不可能每个句子都讲,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问难,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指导,学生才能建立起句子的概念,掌握和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的学生问:课文最后一句是“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里边有两个“幸福”应该怎样理解?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弄清了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之际是在种种的美妙幻觉中度过的,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而第二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痛苦,就彻底地幸福了。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类似小女孩的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憎恨。可见,对文中的重点句子的质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各种句式的用处。

  四、从重点段落入手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对段的质疑问难教学,要选择重点的、典型的段落进行。如在教学《称象》一文中,第三、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有位教师从层次结构入手,在文章的发展思路上,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官员们想出称象的办法为什么不行?曹冲称象的方法比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不仅弄清了段落的层次结构,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从课文的矛盾处质疑。

  一些课文中的重点或难点,正是文中的矛盾之处,解决了这些“矛盾”,实际上就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里的“焦急而耐心”本身就造成了认知上的矛盾。因为“焦急”是着急,而“耐心”却是不着急,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但却表现了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切热爱之情。又如在教学《穷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桑娜有没有必要抱回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孩子”和“不抱回孩子”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围绕这两个方面,多元地解读了文本,从中深刻地体会到桑娜和渔夫虽然家贫如洗,即使过着再艰难的日子,“我们总能熬过去”渔夫如是说,他们也要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从中体会到他们的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可见,学生学会从文中的矛盾处质疑,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质疑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感悟、体验,从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努力地实现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做到有机的统一。教师既要对他们的独特体验、大胆质疑予以鼓励、支持,也要对他们的幼稚、不足予以引导,不然怎么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样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下一篇:数学在物理学习中的衔接和区别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