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议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数学交流,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这样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逻辑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交流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是语无伦次、毫无条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交流的兴趣1.及时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2.允许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的看待学生,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够体面地坐下来。课堂上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二次成功”的机会,给学困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你再深入的想一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鼓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数学交流的途径1.教师主动设问,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人和人交往,以及个体进行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口,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日积月累、坚持训练,就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让大家有思考交流的素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才能思,辩才能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动口,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无疑能使学生拓展解题思路,最终总结达到思想的开放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3.实践感悟,让学生交流探究的发现。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往往要依靠具体事物作为思维的支撑。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没有操作支撑,多数学生很难进行定向有序的思维活动。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的,其思维过程要借助直观的形象来引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地利用教具、学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有效地提高他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节中,推导数学公式是难点,比较抽象,如利用教具进行演示,便会一目了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这个三角形面积的两倍,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然后提问:“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能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这时,再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进行实验,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就能回答出上面的问题了。再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剪出任意大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量量各个三角形的度数,算算三角形角的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初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学生特别想知道是不是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教师就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让学生剪下角拼一拼,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印证结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把结论讲给同学听,讲给教师听,只要讲得清楚,大家听得明白,就应给予肯定。

  三、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的方法1.交流发现要完整。

  清晰有序、头头是道地说话,不但能给听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能使说者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让学生懂得思考问题要有根有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尽量做到简单明确,便于表达。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学的数学知识都呈现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信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呈多样化,不少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做得干净漂亮,但若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却往往不能完整、流利地表达。针对这一现象,就应从训练学生的口语基础入手,从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入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指导他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如教学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数学广角》:“在一条100米的公路一侧栽树(两端要载),隔5米载一棵,一共要载多少棵”?教师就要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尽量让多个学生讲,使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转化成口语,继而得出“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2.交流发现要有准确。

  在训练学生有头有尾地说话,能完整、连贯地把话说清楚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说准确。例如,“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有的学生可能脱口而出“2”,也有的说“2份”,答案虽然对,但语言不准确。如果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就能完整地回答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只有多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才会变得更有逻辑性。

  3.适时追问,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与交流的实际,教师适时地加以追问或补问,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敏感地抓住有关信息进行追问或补问,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发展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数学交流,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这样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逻辑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推陈布新 高效讲评    下一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