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音乐计划总结

读《交流 ·比较 ·思考》有感

所属栏目: 音乐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7-04-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2011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题为《交流 ·比较 ·思考》的文章,是一位音乐教师观摩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教学展示课”后的启示与思考。

  文章的作者亲眼目睹了国内外音乐课堂教学,并作了细微的比较,总结出三个方面的差异即音乐教学关注点的差异、学生课堂表现的差异和音乐教学手段的差异,从而引发作者关于教师所持美学观点的思考、学生学习音乐方法的思考和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思考。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由音乐教学关注点的差异引发关于教师所持美学观点的思考。

  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我们对音乐的关注确实不够。引导学生“被音乐吸引”的“纯音乐活动”很少,在教授音乐内容的同时总要学生回答“受到了什么启发?”“懂得了什么道理?”等音乐之外的东西,还要进行一番思想教育。特别是公开课,唯恐音乐课没有起到教化学生品德的作用。有位音乐教育家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是因为学琴的孩子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心中有了对“美”的向往,自然就不会对“丑”的东西感兴趣。而不是通过音乐懂得了道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音乐的教化作用是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鉴赏音乐,是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是在学生的心中播撒“美”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上。音乐课上尽量少涉及音乐以外的东西,除了音乐还是音乐,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还音乐学科的本真。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洗礼,通过“过程与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课标》把这么美好的愿望寄托给音乐课堂,而我们在理解《课标》时,往往过于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另外两个重要目标的作用,表现在音乐教学中就是千方百计将关注点归结于音乐之外的意义的理解,导致音乐课对音乐本身关注不够。

  各门学科的教学既有共性,更有其不同的特性。音乐的美学决定了音乐教学的方向,方向出错,其他努力都是南辕北辙,有比较才能找出差距,有反思才能有改进。读懂《课标》、放宽视野,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与时俱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快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下一篇:《匈牙利舞曲》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