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活用文题诗化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11-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套用吕叔湘的万能钥匙,活用文题—— —敞亮题眼遮蔽的光芒,开启文章隐蔽的窗户,领悟文章的言外之意,课堂的生命形态将诗意化,师生演绎而生成的诗思、诗情、诗语、诗境,都层染上“经历生命感动后引发的反思性表达”的诗意语文的本色。活用文题,宛如课堂点睛,亮化美化或如诗般呼之欲出。

  破立相生激发诗情

  好标题便是文章的眼睛,入选教材的大抵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观乎文题,激活诗情,纲举目张,对知人论事事半功倍。教育专家冯铁山博士执教《爸爸的花落了》(人教版七年级)别具匠心: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会给这个标题加一个什么标点?“爸爸的花落了,我会加问号,爸爸会去世,但花落了还会开,我充满了疑问。”因为这花落暗喻着爸爸生命的终结“,问题发散,同学们各抒己见,以心观物,与文本对话而产生更多质疑,激发二读、三读课文的浓厚兴趣,自觉探讨花的物象、爸爸与我三者关系。以给文题加标点为主问题贯穿始终,”我开始加句号,现在我想通了,应该加省略号,花落并不是暗喻爸爸生命的终结,爸爸的花落的同时爸爸的花又在我的身上盛开了,我是爸爸生命延续之花,永不凋谢!“

  《最后一课》、《窗》等课文感情充沛,发人深思,巧妙设问与思维碰撞,好比拉开感情之湖的闸门,破立相生自然就是兴趣盎然,课堂自然告别沉闷无谓的一问一答,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

  质疑巧问启迪诗思

  ”《孔子游春》,游与春,哪个更加重要?可以说成孔子春游吗?“全国语文优秀教师田云伏校长执教《孔子游春》,紧扣题目,第一个问题就颇具发散性、挑战性,一下子就激起学生思考的火花,意见不一。接着齐读最后一段,再来看看课题,哪个字更重要?—— —春更浓了,更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的意思。至此,开课几分钟,文章的脉络层次、主旨渐次水落石出—— —自然之春,师生内心之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言语活动”践行“的场所。而语文的本质”言语实践“更需要典雅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情感世界,活化文题,巧设发散的问题敲击学生的心扉。

  典雅示范积淀诗语

  俗话说,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文质兼美的教材,自然更具好题的示范性: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简洁凝练,卒章显志,《土地的誓言》修辞活化,新颖深情,《荒岛余生》制作悬念,引人入胜……

  执教《紫藤萝瀑布》,同学们齐读题目后笔者一针见血:比喻式标题暗示了紫藤萝繁茂活力如瀑布般奔息不止,这是浓缩型的比喻,围绕瀑布这喻体,文章还有许多拓展型比喻,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从诗语的角度撬开课题,切入文本,学生很快找到”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等,恰又是文章的重点句。通过找、读、品,以积淀诗语升华: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含笑开放;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自强不息地生长……

  文题是值得挖掘的宝藏,牵一发而动全篇,对阅读教学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给题加标点、给题设疑、给题改题,以题测重点、以题定基调、以题找线索、以题寻中心、以题品味构思,以题导写等等,窥一斑而知全豹,窥文题而知全篇。活化文题,诗化语文课堂,或画龙点睛,或势如破竹,或诗情陡然倍增,或诗思豁然开朗,或诗语迁移内化……不一而足。

  诗化文本,对话生成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者的这句口头禅,为个性解读文本做了定性。细读文本、个性化解读文本、创造性解读文本的终归指向是教师与文本场的相遇、对话,将静态的文本生成动态的独特体验,将诗思、诗情、诗语、诗境创生生命场的别致诗味。诗化文本,事半功倍,决定着语文课堂境界的高低。

  主问引擎,启迪诗思

  主问题引擎,一驭十,提挈全篇,有利于文本的文道质和谐的统一。何为主问题?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即课堂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课堂中立意高远的问题。语文文本是文道质和谐的统一体。例如《岳阳楼记》,文为重修所作的记,道为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与记相匹配的规律,质为作者寄寓其中的文化观。如果没有俯视文本的能力,解读就平面化,有形无神,有板块无肌理。教育学原理博士冯铁山指导备课鲁迅的《风筝》,设计了盘活全文的主问题:从文本信息可看出这是怎样的时代?”因文释道,因道悟文,循文思质“,问题定向而不定性,为学生多角度解读,智慧探索提供了导思线。这开启了诗思,生成了精彩的答案:”那是没有科学缺失的时代“、”那是人性冷漠的时代,那是儿童没有春天的年代“等,深入骨髓,诗味盎然。

  碎问碎答的主流病毒,剥夺的是学生课堂的时空。一个主问题提出来,它能够支撑活动的板块。主问题的寻找取决于我们解读文本的敏锐,诗味”产生于情由、情态和不定情的结合“。一般而言,可侧重于课文标题、诗思、诗语、诗情的碰撞,”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阅读与互动活动都围绕它展开的,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

  缔建相遇,焕发诗情

  文本是以话语为表征的语义交往形式,是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结合体。其背后是意义的天空、意义无边际的海洋。语文教师最高境界的备课,无非是生命式的备课,洞识生命的境遇,焕发诗情的萌动。

  ”语文味“的倡导者、深圳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听了年轻老师上《世说新语》名篇肤浅无味,如王国维所说的”隔“。于是,连夜静心备课,调动知识储备解读,相遇魏晋以降的千古文人的《世说梦》:个性化的精神生活,或率性而为。淡淡妆,天然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语言,品时代的清谈,品人物的个性,博识而幽默之后引人深思,博得满堂喝彩。其备课之前的文本解读,就是激活了多年文、史、哲的底蕴,更重要的是链接了自己的生命感动——他同样是极其个性化的语文教研员,每年都给全市语文老师上公开课的语文教研员,解读文本,他穿越时空,相遇千古文人梦,相遇千年知音。

  每一次钻研文本都是生命新的相遇。文本是感情触媒,一头连着心灵,一头连着世界,接通了就是生命的感动,课堂则是师生经受生命感动后反思性的言语实践。

  回归本源,言语实践

  语言本源问题一直在探索。叶圣陶认为是文人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大家王尚文倡导对话论;学者李维鼎认为言意论;专家李海林主张言语论;全国诗意语文流派认为言语实践。不论如何,这些都构成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时代潮涌,新词迭出,只有不断追问语文的本源,立自己独特的见地,用理性的认识来备课与预约,才能更好地”做定山巅看风云“解读文本。

  多元解读盛行的今天,绝非牵强附会;多元解读独大的背后,绝非舍本逐末;多元解读主流的内涵更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刘国正先生曾说:”在一定意义上说,语文课是能力课。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在听说中学习听说。“面对一篇课文的宝藏,要紧的是慧眼识宝,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某方面得到能力的训练与提升,而非买椟还珠,让课堂表面的热闹遮蔽了思维训练的苍白。

  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处于语文交际场里的师生以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存在,语文交际者借助语言文字进行交际完成语文教学。诗化文本,更意味着追本活源,熟悉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物象意象、语言感悟、情感体验、语文技能,解读文本的教师宛如艺术王国的导游,专业的解说与引导,就能有效地缔造教师意识和文本意识、学生意识三位一体的相遇,激活相认、相融的独特经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创造性提问方略    下一篇:语文学习心理疲劳探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