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核心。此外,安全环境保护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环保意识教育和塑造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等其它优良品质。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安全环保意识、挫折教育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体现了中学化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化学教学本身的客观需要。只有充分认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才能使化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核心。此外,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和塑造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等其它优良品质。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进一步介绍天体、地球、生物和人体都是由氢、氧、碳、磷、钙、铁等元素组成的,进而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原则。在进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不停运动,明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教育。

  在“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它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学生可以从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充满矛盾的运动,这是辩证法的核心。又如:溶解与结晶,水解与中和,加成与消去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实例。

  量变到质变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元素周期律是量变到质变最典型的例子,即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又如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同素异形体性质的差异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

  在进行氯气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曾用氯气制成毒气弹,使英、法联军伤亡惨重。但氯气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要药品的重要原料。这些内容都充分体现了事物的多面性和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利于教育学生不要以偏盖全、片面的看待问题,应全面的分析、认识事物。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即使同一种物质分子里不同官能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化学知识中蕴藏着许多哲学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注意寻找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结合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逐步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自然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同时得到升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

  二、通过化学史和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 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2.通过我国古今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高一教材的绪言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学科的形成、产生、发展的过程,也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如古代,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上天;目前,我国的纳米技术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等等。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能够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三、充分发挥化学的学科优势,加强对学生安全、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通过化学实验渗透安全意识教育

  高中化学教材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有些实验的试剂或产生物易燃、易爆、易挥发,有刺激性、毒性和腐蚀性,在操作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正常进行,要对学生强调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的教育。

  2.化学实验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所涉及到药品及有毒或有害物质,特别是有毒气体直接危害师生健康。因此,在实验中,老师应对学生强调,做实验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做实验时,老师在实验操作中要正确、规范,要防止出现忽视环境保护的一些演示性操作错误。例如,在普通教室中进行有毒气体的抽取实验,却忽略了安装尾气吸收装置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防止有毒气体或液体的泄漏,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废液、废渣和剩余药品,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化学教材,讲述环境保护知识

  工业“三废”与水、大气的污染;农药、化肥与水、土壤的污染;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不完全燃烧与环境污染;我国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建筑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与环境恶化;氢能源的优点及获取途径;CO、SO2、NO2的产生途径和消除办法;绿色化学理念及工艺的重要意义;电池、含氟制冷剂的功与过;人类对CO2的依赖性与温室效应;洗涤剂、塑料的是与非;重金属及离子与环境;人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与环境;化学工业与环境;吊白块、瘦肉精、苏丹红、三聚腈胺等非法食品添加物与生命、健康、社会公德及责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让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四、通过化学教学中渗透优良品质的教育

  1.渗透挫折教育

  认识挫折,是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前提。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自我放弃,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针对这种现象,可利用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结合教材内容,开设第二课堂讲座,来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

  在教学《烃的衍生物》“醇”这一节内容后,就可以对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向同学们做一个讲座。诺贝尔为了生产大批的硝化甘油,在改进工艺时,发生了多次爆炸事故,弟弟在事故中死去,父亲受了重伤,然而诺贝尔面对失败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而是更认真地思考、分析,更投入地工作,置生死于不顾,才发现了用冷水管散热生产硝化甘油的方法。为了试验一种既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又非常安全的炸药,诺贝尔又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发明了胶质炸药。

  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不少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前仆后继,毫不退缩。在进行相关知识教学的同时,把这些故事渗透其中,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勇敢地面对暂时受到的挫折,冷静地思考,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去寻找正确的道路,明确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在所难免,但挫折未必是坏事,只要正确对待,不断地吸取教训,就能产生再生力,从错误、失败中获得成功。

  2.发扬科学家顽强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3.通过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教学,进行揭露迷信、拒绝伪科学、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崇尚科学的教育。

  化学诞生于生产、生活实际,随生产、生活的需求而发展。所以,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来认识、剖析、解释、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大有裨益。例如揭示: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与李洪志的“法轮功”;指示剂遇酸碱变色与巫婆神汉的杀鬼见血;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的种类不变与李洪志的铝变黄金;自燃与“天火”;磷化物与“鬼火”;元素、化合物知识与虚假广告;置换反应与金银匠当着加工者的面盗取金银的技俩;假硬币、假金银、假铜制品的识别;生命的物质性与所谓的“灵魂”;古尸、木乃伊的不腐之谜;毒品的化学性质;毒品成瘾的生化机理;吸食毒品后愉快感觉中隐藏的沉重代价……通过探索事物本质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破除迷信、识别伪科学、远离毒品、保护健康的认识和能力,均有很好的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品质

  身教重于言教。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不仅制约着教师本身的行为,而且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规范操作的实验,工整的板书,准确无误地使用化学用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问题,都是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好机会。

  总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教师注重并坚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德育教育,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环保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学课堂的环保教育    下一篇:中学环境化学教学的加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