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浅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建构性化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柳州市十六中    李金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要素。本文将对什么是情境,在建构性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做一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这“一定的文化背景”就是“情境”。情境可分为间接情景、实际情境两类。实际上,情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当学习者在学习体验中,未见过的或没有印象的,是教师创设的或由媒体提供的和谐条件,就是间接情境。如在学习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课时,为了突出重点“水的重要性”和突破难点“节水爱水环保意识的建立和增强”,王晓玲老师在众多学生浏览的电脑页面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四个画面(①一个转动的被水覆盖了四分之三的地球—“水球”;②如鱼得水的“和谐”画面;③触目惊心的“干旱”画面;④动画食物链的过程)就是一种间接情境。当学习者所处的真实境地与学习的“主题”相吻合,这种真实境地就是实际情境。如柳州市十六中同是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课时,就将课题调整为《水污染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课,将学习者置身于实际情境。间接情境、实际情境中又包含着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相对来说,由于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学习者更容易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创设情境的原则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教学设计时,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往往是首要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从属于这个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那么如何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呢?在我校的《初中化学建构性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创设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在学生“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学习者个人在小组的协作学习中,通过突破问题情境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如果某些教学目标无法创设实际情境,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因特网等下载信息,创设趋于逼真的间接情境。

  2.实践性原则

  学习者要完成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并有创意,仅靠课堂和教材,已无法完成。为此,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实践活动,从而观察现象,广泛收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在无法创设实际情境时,可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创造一种类似科学探索的情境和途径,让学习者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感受、体验科学知识是如何诞生的。

  3.合作性原则

  为了培养学习者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教

  师在创设情景时,要考虑合作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4.接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强度,使学生需要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需“跳一跳”才“够得着”。

  5。一体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而且还要考虑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熔融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三、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愉快、逼真、和谐、富于启迪和学生认知相互促进的情境,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完成意义建构的首要因素。

  1。参观、调查、访问,创设实际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进行物质性质、用途、制法等的教学时,尽可能使学生参观与主题有关的工厂(场地),向有关人员调查访问,使学生明确化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可组织学生参观钢铁厂或参观煤气公司的水煤气生产车间,了解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程等。

  2。利用网上资料等创设间接情境

  由于受到学校所在地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些学习主题无法创设实际情境,为此可利用网上资料等提供科学事实,创设间接情境。比如,酸雨形成的原因,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

  3。开放实验室,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好的实验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利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明显现象使学生感到疑惑和不解,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欲一探究的学习动机,那么就能很顺利的完成对未知事实的探索与理解。

  4。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些内容直接的设疑提问,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方法。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校的化学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未得过自治区级奖的我校,在2000年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参赛的9名学生全获得市级二等奖以上,其中国家级奖2个,自治区级奖4个,市级奖9个,可喜的是,汤嘉伟同学考取了柳州市赛区第一名的成绩。同年中考,我校化学平均分85.8分,超市平均分近20分。

  参考文献:

  ①王小铃:《广西说课及实验操作技能评比资料》(百色),2000年

  ②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5期

  ③毕华林等:《化学教育》(京)2000年第6期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新教材中的运用    下一篇:谈自己在化学教学中几点做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