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疏通学生心理障碍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4-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心理健全的人格品质。在教学中以渗透心理教育为契机,使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有机地协调发展。以下就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对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的疏导。

  一、发现闪光点,疏通自卑心理

  我们都清楚,一个人受打击太多,总是失败,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如在学习“硝酸”知识时,给学生如下问题。

  (1)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一定量铜和足量浓硝酸反应的最后产物是什么?

  (4)足量铜和一定量浓硝酸反应情况如何?

  (5)6.4铜与过量的硝酸完全反应,产生2.24L(标准状况)的气体,求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6)由浓硝酸又会联想到什么?

  以上这些问题,(1)、(2)提问基础较差的同学,(3)、(4)、(5)难度依次加大。

  二、激发学习兴趣,排除厌学心理

  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持久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排除干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用现象变化比较明显的化学实验引入新课。如在上《钠的化合物》一节,首先,我就问学生:你们通常用什么来点火?接着我又问:用水能点火吗?吹气能点火吗?我就在事先准备好的棉花上滴水,棉花着火了。学生正在纳闷时;我又问哪位来吹一吹这团棉花,看是否也能将它点着?学生面对这化学里面极简单的变化,会表现出兴奋、向往、惊喜、渴求等多种情感,急切地要想知道为什么?我乘机向大家介绍变化中的化学原理。这就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利用课外知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心理学指出,青少年的求知欲如不再次激发,难已维持长久。因此一节课不可能全是“高潮”,而应该有节奏。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穿插介绍科技新成就、化学家趣事等,既可调节节奏,又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三、建立相容点,排除逆反心理

  高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思维形成的过程,刚刚进入青春期,有青春期的烦恼等等,很容易使他们形成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而化学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决定了教学双方都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方能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教师要由衷地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在课堂上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另外,作为一位教师要学会情绪调节与控制,要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材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而产生学习兴趣,发生共鸣。学生在教师情感的影响下,化学学习成为他们向往的活动,进入化学的乐学状态。学生在教学程序引导下学习活动便顺利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信任、体谅、积极主动,使学生如沐春风。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一个年轻人由于在某一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显示了自己,从而体验到自豪感的地方,我们方能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看到可以称之为思想的力量的东西。”

  四、激励勤奋点,排除惰性心理

  惰性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一旦在某一方面有了惰性心理,通常就象吸毒一样。而作为学生学习上的惰性是学习的最大敌人。学习上的惰性有两种:一是懒于学习;二是学习上懒于动脑思考。对于前者往往是没有兴趣和信心引起,而后者是一种学习的习惯或说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不管是哪一种惰性心理,都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习成绩下降。我们的学困生中,多数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又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为真理的追求”。因为人性中最深层的需求是被人赏识和渴望,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例如,在上《氨气的性质》一节时,我在做完“氨的喷泉实验”后,又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就到得出结论“圆底烧瓶内外存在压强差”。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圆底烧瓶内外怎样才能存在压强差?”有的学生说“氨气被水迅速吸收”,再问“在圆底烧瓶中盛氯化氢、二氧化碳气体能否形成喷泉?” 学生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氯化氢能形成喷泉,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喷泉。” 接着再问“二氧化碳气体要形成喷泉,是用水还是用其它的什么物质?”此时,有的学生很快就回答“用碱溶液。” 我马上给予肯定,然后说“现在,你能否总结形成喷泉的条件?”学生总结的都很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通过这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也来了。另外,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做题联想法,让学生能体会勤于思考,用利于知识的联系,用助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应用。

  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将一些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当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探索和运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教化,充分发挥这种教学的内在的无穷的魅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的探讨    下一篇:在化学课堂中“情境——探究”模式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