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教学“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教学后的思考

所属栏目: 数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8-06-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校以“学会学习”为主题准备举行教学研讨活动,一位青年教师要在这次活动中执教研讨课,内容为四年级上册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这是建立在“认识万以内的数”以及“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之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数经验。

  第一次听试教,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复习,教师出示了六个整万数,让学生分别读一读,然后说说整万数的读法。第二环节教学例题,教师一一呈现例题,从不含0的数的读写法,到含有0的读写法,再到练习巩固,教师教的扎实,练习检测的情况不错。可是,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那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住教的关键,把学习“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当作一个全新的内容,一个一个出示例题,逐个逐个教学读写,忽视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看低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学会的内容当成了被动接受的来处理,难怪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作为“学会学习”的研讨课,这节课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面体现的不够充分,

  为了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更科学的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案,了解这节课的哪些内容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点拨才能学会,我们另选了四年级的十名学生(2个优等生,5个中等生,3个学困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两项:读数和写数。读数有:27569843、8654008、72600097、50084000、2745008、5067844;写数有:三千二百五十六万二千、五千零二万零九百、七百六十万四千零二十。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全部做对,30%的学生有个别题做错,当教师指出错误的时候能自己改过来,20%的学生感到困难,觉得无从下手,但是经老师提醒后,也基本能做对。

  从调查结果看,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少部分学生需要稍加点拨或具体指导。对于这样的内容,到底可以怎么教?为此,我们展开了讨论,有的认为,既然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以往的读写数方法进行迁移来“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那么这节课只需引发学生的回忆,而后提供些数让学生小组内读读写写,万一碰到问题就让他们提出来讨论,没有问题就pass过去。换言之,持这个观点的老师意思就是把这节课当作练习课来上。也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认数经验,但是在读数时,关于含有0的情况很复杂,不能乐观地认为学生能凭经验就能自己学会,因为从调查中反映的情况看,有一半的学生出现错误,尽管有的是粗心出错,但是这个数据还是不能忽视。

  最后,中和了双方意见,确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为新授内容的学习作方法上的铺垫(先复习13280000、90870000、48060000的读法,再复习52390000以及5239的读法、意义)。

  第二环节: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先尝试读写不含0的含有万级、个级的数(52395239),比较两个“5239”的在读法上的相同与不同;再小组内互助学习含有0的含有万级、个级数的读写(第一张练习纸的内容:先根据计数器写数,再读数,分别为:3004000、408008、);最后再巩固含有万级、个级数的读写,并从中体会准确快速读写的方法:先分级再读写(第二张练习纸的内容:38053900、90011000、50500500、12501070、53040202、80900708)。

  第三个环节:练习巩固。(略)

  从调查的情况判断,这样的设计学生应该能比较顺畅地进入学习活动。可是事与愿违,在进入到第二环节,教师出示52395239学生准确读数后,教师要求学生取出第一张练习纸,对照练习纸上的计数器分别将数写下来,在组内将这些数分别读一读,碰到不会读的数共同解决,再有困难的,可以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五分钟后,教师组织反馈,并没有学生提出需要帮助。教师就挨着序指名学生说说怎么写数的,再让学生读出所写的数。不料在第一个数3004000前,就遭遇了尴尬。第一个学生读作:三百万零四千。教师一愣,这是一个平时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再请第二个学生回答:三百万零四千。第三个、第四个学生都是这么读。教师有些着急,问:有不同读法吗?许久,才有学生表示:这里的零不读,应读成三百万四千。由于这个环节出现了预想不到的状况,因此影响到后续学习的气氛和进程。

  课上完,我们组织了讨论。讨论不约而同地围绕着课堂遭遇的尴尬说起。执教老师觉得很困惑,那些读“3004000”的学生都是平时成绩很不错的学生,他们在读数这个问题上为什么都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有老师指出:关于“3004000”的读法,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尝试探究?当学生读错,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读错了,应该怎么去读。也有老师指出:错误并不可怕,关键的是面对错误教师采用怎样的方法去推动课堂的进展,而不是一味的等待。读数这个环节的处理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对此,笔者也不禁从中引发了一些思考:

  1.学情分析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策略选择的落脚点。因此,学情分析已经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在上述案例中,执教者进行了试教,又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认数经验准确的读写“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调查的结果是真实的,然而在课堂上发生的三四个学生(相对学习情况不错的学生)不能准确读数的情况也是真实的。从这则现象中,可以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堂上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其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尽管作了充分地调查和深入地分析,但是所了解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的学生。因此,在备课时,学情分析要尽可能充分,不要过于乐观。如上例,教师在调查中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在读写数的时候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教师认为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在组内解决可能出现的困惑。因此,当小组讨论后没有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就误以为读写数可以顺利过关。而当学生读成“三百万零四千”时,教师感到意外了,尤其是接下来的第二个、第三个学生都这样读,教师就有些不知所措。这是教师预设不足造成的尴尬,也是教师乐观地估计了小组合作的作用所致。

  为此,笔者认为学情分析后,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都要一一作好应对的准备,甚至于在备课时我们要作“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慌了阵脚”,才能从容的面对课堂上突发其来的事件。

  2.学生出错后,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

  “错误是一种资源”这个观点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但是笔者认为,错误本身并不是资源,只有合理地利用了它,才能转化成资源,在这转化的过程中,教师的催化作用不可替代。如何催化,在什么时机催化那都是应事而宜的。如上例,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本身就是一种规定,没有探究的余地,当学生读错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明确表态:“这个同学读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谁听出来了?”相信马上就会有学生指出,“三百万四千”这里的零是不需要读出来的。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追问:“那么刚才那位同学读的时候错在哪里,从他的错误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在教师的追问中,关于“每级末尾的0不读”这个读数规则就可以自然引出。而上例中的教师,不切时机的选择了等待(也可能是课堂的状况出乎了意料之外,不得已而等待的),那含糊的态度使得学生的错误继续延续,影响了课堂的气氛,也殃及后续学习的推进。可能有的教师会质疑,难道教师没有及时评价就会影响到后续学习?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当教学在某一环节上卡住以后,课堂的气氛往往就会“一蹶不振”。当然笔者并非是要强调当课堂出现错误,教师马上就要纠错。只是想表达,学生出错后,教师要及时催化。如何催化,使之成为教学的资源?笔者认为,将错误抛还给学生是良策。让学生意识到错了,但不告知错在哪?为什么错?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错处,思考错误的原因。当然,课堂上的处理方式没有“万金油”,具体的情况还需具体分析及时应对。

  同时,笔者认为,课堂遭遇的这个尴尬,对于我们践行“学会学习”的理念提供了一些启发。

  1.“学会学习”需要我们更充分地进行课堂预设。

  “学会学习”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学生“唱主角”,教师“退幕后”,更不意味着学生自学、教师“下岗”。“学会学习”是一种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它行动于现在作用于将来,即通过目前每一节课有意识地培养而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提倡“学会学习”意味着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教材研究透,还要把学生的学情尽可能了解多一些;不仅要思考每个环节如何推进,还要思考在各个环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应对策略;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从中习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学会学习”需要教师更充分地进行课堂预设。这个预设既不能过低,没有挑战的余地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又不能过高,学生跳一跳也不可及,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遥不可及而丧失信心。如雅克德洛尔所说:学会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预设就应该是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

  2.“学会学习”需要我们更灵动地处理突发事件。

  “学会学习”影响下的数学课堂,是更加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和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快速调整预先设计的方案,巧妙处理预设,快速及时应对,促使课堂精彩生成。因此,“学会学习”要求教师有更灵活的课堂调控能力,学生出错了,要引导他们去发现错误的原因;学生偏离了研究轨道,就要想法子尽快的让他们转向;学生探究遇到了障碍,就要帮助他们越过障碍……这一份灵动来自于对教材的深度把握,同时也来自于对教学各环节目标的了然于胸。就如上例,如果教师有足够的智慧,面对学生读数出错,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那么这节课就可能会因巧妙地处理而显得更为生动自然和有效。因此,只有心中有底才能游刃有余。所以,“学会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不断的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学会学习”需要我们更多的反思课堂得失。

  “学会学习”的课堂落脚点并非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还是科学方法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它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因此,这更需要教师在上完课后反思,反思课堂的得失,即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有没有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没有习得?环节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支撑?教师的课堂组织有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小组讨论有没有效果,突发事件的处理是不是得当?等等。当我们具有这样反思的习惯,具有自我否定的气度,那么 “学会学习”的理念才会真正付诸于行动。

  可见,课堂遭遇尴尬并不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讲,课堂的尴尬也是一种资源,是提供我们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资源;是一种促进,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去调控课堂,去认识“学习”的真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下一篇:中学生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的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