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对音乐教学中有效拓展的思考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吕宝翠 磐安县实验小学

  【内容提要】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音乐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时间,提高音乐综合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课程意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对教材内容适当地加以拓展与延伸,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开放性课堂中进行拓展教学,成为当前教改的热点问题之一。本人就根据当前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形式化、肤浅化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拓展,谈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适合、适时、适度的拓展,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课堂的高质高效。

  【关键词】适合 适时 适度 音乐教学 有效拓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音乐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时间,提高音乐综合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课程意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对教材内容适当地加以拓展与延伸,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也是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纵观现在的公开课,大家都非常注重教学拓展,适度地对音乐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提倡的。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把拓展误解为一种点缀,一种形式,就像是“镀金”,他们为了增加课堂上的所谓亮点(尤其是公开课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着墨拓展,好像不拓展,教学就无开放性可言。结果倒是把“宝”押在一些不痛不痒的环节上,导致音乐教学或步入歧途,或泛滥浮躁……这种流于形式或者脱离学生实际的无效的拓展影响了教学效率,无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那么什么内容适合拓展、应选择什么时机拓展、该怎样进行适度的拓展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对平时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的剖析思考。

  一、立足教材,适合拓展——有效落实

  [现象一]:挖掘教材不深刻,拓展牵强生硬。

  《柳树姑娘》这首歌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在一次学校教研课上,一位教师执教的《柳树姑娘》主要围绕感受和表现柳树姑娘的美来进行的,其中有唤柳树、迎柳树、诵柳树、唱柳树、舞柳树,最后的拓展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柳树姑娘那长长的辫子在小池塘里洗得可干净可漂亮了,但是如果小池塘里到处是垃圾和脏东西,那柳树姑娘会怎样呢?”于是,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

  [理性思考]拓展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音乐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因此,音乐课堂教学拓展首先要立足教材,围绕目标,再精心选择合适的拓展内容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从以上教学环节中可以看出,本堂课前面的教学设计新颖,但最后的拓展环节显得有些牵强,教师的本意是让孩子要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但像这样为了体现课改而生硬地设置一个与这节课不相干的情景以示拓展则不如摈弃它。当然如果我们能在结尾引导学生柳树的美就是绿色的美,就是大自然的美,让孩子回忆学过的有关描写大自然的歌曲,如《嘀哩嘀哩》、《山谷静悄悄》等,然后教师让孩子聆听、观看《美丽的草原就是我的家》、《茉莉花》等作品,从让学生感受到绿色的音乐是大自然的赞歌,曲中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进一步激发孩子热爱绿色,热爱大自然。这样拓展教学始终围绕着教材,以前一环节学生认知为基点,顺延课堂的学习主题,形式简单但不单调,内容简约但极富美感,拓展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体现拓展的价值。

  由此可见,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聚焦点,其他的迁移只是一种辅助,立足教材,围绕主题拓展延伸对促进音乐教学非常必要,任何偏离教学目标的教材的拓展延伸都是墙上芦苇,缺少支撑的。

  二、精心预设,适时拓展——有效点睛

  【现象二】:选择时机不适宜,拓展蜻蜓点水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新疆维吾尔族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时,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歌曲节奏和音准的情况下,就开始让学生在“谁要……”处编创歌词,然后进行综合表演,有的学生唱歌,(几乎听不见歌声)有的学生跳舞,有的学生用铃鼓等打击乐伴奏,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根本连歌曲都不会唱,这样的拓展只是蜻蜓点水,毫无效果。

  【理性思考】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科学、合理、精心的预设是一堂精彩音乐课的前提。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能使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清晰课堂基调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思路的梳理、教学环节的架构有一个理性的策划与安排,它能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因此预设要认真严谨。课前依据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文本特点,学生基础和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精心设计必要地文本拓展的环节叫预设性拓展。预设性拓展按时机可以分为课前拓展、课中拓展、课后拓展。课前拓展一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了解与课内相关的知识;课中拓展一般帮助学生解决难点;课后拓展的运用最为广泛,大多针对歌曲或乐曲进行歌词创编、打击乐器表演、编舞蹈,聆听相关主题的乐曲等等教学活动。但无论是哪一类拓展,教师在课前的预设中应做好充分而细致的安排,都要适时进行。孔子说:“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也就是说时机的重要性,不要为了拓展而拓展。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拓展时属于课后拓展。我们知道唱歌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虽然学会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表演拓展,才能让拓展为进一步理解歌曲服务。

  我认为不论是歌曲教学还是欣赏教学,教师只有通过各个环节的精心预设,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当学生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时,课堂才能水到渠成地走向拓展环节。如在一次金华市中小学音乐年会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中,范琼艳老师执教的欣赏课《打字机》中的拓展环节让我记忆犹新:范老师通过借助人声、口风琴、打击乐等辅助教学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展开欣赏,使学生对音乐主题有了很好的熟悉和体验,特别是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打字、铃声、换行倒机”声有了深刻地印象,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聆听的习惯。到了拓展环节,教师抛出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蛋炒饭,让学生来作与此相关的音响。学生表演后,教师又播放了一段有趣的视频——音乐动画《蛋炒饭》,画面上跳动的锅碗瓢盆和惟妙惟肖的音乐,充分展现了厨房生活是如此有趣,富有艺术气息,教师小结后顺势再次提出集体创编“东苑小学下课活动及上课铃响”的情景音乐,在学生创作出了丰富的音响效果后,教师提升主题——音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整个拓展环节主题突出,既没有让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联想,也没有非此即彼地加以限制,而是有序的组织,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创造,学习变得扎实、丰满、有效,充分体现教师适时拓展的智慧,在课堂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燃了课堂教学的“亮点”。

  三、凸显音乐,适度拓展——有效延伸

  【现象三】:延伸课堂无“音乐”,拓展偏离本质。

  一位教师在上《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时,上课开始教师先朗诵了一首《敕勒歌》,同时让学生齐念这首诗后说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接着教师问:你们去过内蒙古吗?你们知道蒙古族人民喜欢什么活动?学生不仅争先恐后地回答更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模仿骑马、射箭、摔跤等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安静下来,播放了一段描绘内蒙古大草原景色的录象,把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美景着力渲染了一番,等到歌曲教学时只剩下十几分钟了。接着便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最后,在大部分学生还不会演唱歌曲的情况下,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蒙牛、伊利等来自蒙古的牛奶,让学生认识、品尝,了解内蒙古风土人情。

  【理性思考】上述教学片断从表面上看注重学科综合,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也活跃。我想这位教师的本意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蒙古族,但是她在人文内容拓展时没有把它们与音乐有机结合,没有把握“度”,对歌曲的教学粗制滥造,迷失了拓展的途径,更是偏离了音乐本质,课堂出现了“泛音乐”现象。我们知道一首音乐作品里面往往融合了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音乐课堂是审美的天地,凸显音乐性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材,在学生理解音乐本身内容的同时,将与音乐作品有关的其他知识有机融入并引导学生领会,适度拓展,达到有效延伸课堂的教学目的,切不可不着边际,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不要把音乐课变成综合课、思想品德课、常识课。就是说拓展教学在音乐课中,始终是要为“音乐课”服务,拓展的途径一定是从音乐学科的本质出发,沿着一定的逻辑延伸或发散,最终回归音乐本质。

  如我在上这一课时是这样教学的:师(身着蒙古族服装)当导游带领学生(头系红绸)听《我是人民的小骑兵》音乐“骑马”进教室。(课件展示蒙古族草原的美丽风景)学生马上进入了“小游客”的角色……在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后师启发:草原人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唱歌跳舞外,草原人民还喜欢什么活动?师指名回答后便自然过渡到编创与活动(给蒙古族运动项目骑马、射箭、摔跤选择合适节奏为歌曲编配伴奏)。教师用简短的话语引出配乐(用《草原就是我的家》的伴奏音乐)朗诵《敕勒歌》,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合适的组(演唱组、舞蹈组、演奏组、朗诵组)来表现美丽的大草原。最后边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伴奏作为背景音乐,边用课件展示蒙古族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性、民族风情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并激发学生课外去了解不同民族的歌曲、风土人情。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善于分析教材把握同一主题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习,并拓展教材,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合,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综上所述,拓展教学犹如一把“双刃剑”,把握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把握不好,也许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认识到拓展教学既不是课堂的点缀,也不是课堂的法宝,只有立足教材,紧扣教学目标适合、适时、适度的拓展,充分关注音乐、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才能真正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出崭新的课堂面貌,实现课堂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对音乐教学中“拓展热”的冷思考》(江苏董平马园园)·《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2

  3、《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要素分析》(福建孙为民)·《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12

  4、《谈音乐公开课的艺术性》(浙江杨波)·《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3

  5、《2009年金华市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个优秀课例展示活动资料》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追寻音乐课堂教学的简约之美    下一篇:探寻音乐教学的“无痕境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