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中职教师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职业高中的各门基础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更是举足轻重,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

  通常情况下,职高实验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比较陈旧,缺乏新颖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职高学生文化课基础差,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课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实验如同走过场,收效甚微。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是摆在职高物理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如何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演示实验要同思维训练相结合

  思维训练是物理教学的一大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做到演示实验同思维训练相结合。

  因为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短暂的,并且多数也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复杂性,则有待于学生通过科学的想象来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所以演示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训练思维的良好效果。如:演示自由落体实验前,让学生凭生活经验对轻重两物体下落快慢的预测(思维定势: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再演示将事先经过抽气处理的牛顿管内的硬币与轻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察实验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与学生预测截然不同,让学生分析原因,再把空气放入牛顿管来做实验,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2、改进书本中的有些演示实验,让演示实验更形象直观,富有趣味性

  为了使实验教学更形象直观,富有趣味性,我们可改进书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如研究“弹性碰撞”规律时,我们常用靠在一起的相同摆长,相同质量的摆球发生对面碰撞后的结果——速度交换,验证发生弹性碰撞的物体遵守动量和书能量守恒定律。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我们把实验用的摆球数以2个增到6个,让它们静止在平衡位置时依次贴靠成“一线”,然后以一侧分别拉开1个,2个,3个,4个小球,放手后让它们分别与静止在平衡位置的其它球碰撞。结果,学生兴趣极大,引发了他们的深思,加深了对弹性碰撞的认识和理解。又如演示表面张力的实验:让针飘浮在水面,这种方法稍不小心针就会沉入水中,我改用刀片来演示:在玻璃盆中装上大半盆水,用镊子夹住不锈钢刮胡刀片的两端,使刀片平面与水面平行,刀片离水面越近越好,然后轻开镊子,让刀片自由落下,它将会浮在水面上,这时再用一手指在刀片的中央用适当的力往下按刀片,将看到刀片边缘的水面发生变形,但刀片仍不下沉,移开手指刀片边缘的水面恢复原位,观察此实验后,学生理解深刻。

  3、发掘演示实验的有效因素,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是经过较充分分析后提出的问题。质疑是思维的开始,也是有所发现的前提。在具有创见性的质疑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往往击中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独创”、“发现”之特征。能否质疑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质疑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可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不断提高的。

  教学“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和功”时有个演示实验:压缩厚玻璃筒中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筒内易燃物着火。实验中明亮的火花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过后,不少学生提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压缩时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如何判断它是否变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没有判断出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而事先就放入易燃物来显示气温的升高,显然不符合科学的探究过程。如果改变教材一举成功的做法,而是实验时在厚玻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的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学生感到困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此时自然引出一个实验设计的问题情境;如何判断筒内空气内能是否变化?顺着这个思路展开过程组织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均留下深刻认识和理解,甚至终身难忘。

  二、改进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学习中实验

  1、运用典型的物理实验图景,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原子物理这部分知识,都涉及到较多“科学猜想”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掘科学猜想这一方法因素进行教学。如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α粒子轰击氮核的教学中,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的新的粒子是质子。教学中不是马上给出结论,而是根据实验图景,首先提出两种设想方案:一是质子是α粒子直接从氮核中打出的;二是α粒子被氮核俘获后形成一个新核,又分裂出质子来。介绍这两种方案,然后要求每位学生作出自己的猜想,判断哪一种设想是正确的?由于现教材没有介绍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按习惯的思路猜想,质子是从氮核中打出来的,对此,再介绍布拉凯特从云室拍摄的照片,强调照片中看到的是α粒子撞击氮核的过程中得到三条径迹的事实,然后进一步鼓励学生论证自己的猜想的正确性。2、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性实验作为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测定性实验,又有别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欲望,发展学生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先给出器材:课桌上放四根同一型号的试管,二根同一型号的条形磁铁,两支同一型号的弹簧秤。不给学生讲解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以及如何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而是仅告诉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可选用)用你所做的实验回答:(1)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2)相互作用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多角度多途径地再现定律的形成过程:有的学生将两根磁棒握在手中,同名极相对或异名极相对;或将两根磁棒都放在试管上或者一根放在桌面上另一极放在两试管上;弹簧秤对拉或手拉弹簧秤等多种实验得出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定量的实验比较困难,只要稍微点拨就可以了。如有的学生用两弹簧秤对拉发现两弹簧秤的读数不相等,原因是实验前没有调零或对拉的方式不对引起的。有的学生提出了较好的实验方法,将两根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根试管上同名极相对看后退的距离是否相等。

  可见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3、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如我在演示圆周运动,把小球拴在绳的一端,手持绳的另一端抡起来,小球就做圆周运动的方法,学生观看演示后说:小球作运动没留下轨迹,放手后小球沿切线方向飞出的现象根本看不清,还不是只好相信书本知识?我就引导学生,聪明的你请帮我想一想,该怎样改进?同学们经讨论后提出了许多可行方法:让小钢球沾上墨水在纸上做、在白纸上加复印纸做、利用多媒体投影等,只要有一定的根据和创意,都给予鼓励。

  4、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建立活动小组,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每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相互补充。三是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我们还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等,将近年来的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介绍给学生,例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黑洞、纳米技术、磁悬浮列车、激光、正负电子对撞机、超声波技术等。介绍重大的新科技成果及进展,可以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崇尚,对促进实验教学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只要不断探索,综合学生实际和客观条件,不断做出改进,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怎样找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下一篇:物理实践活动的价值探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