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散文教学离不开诗歌的助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散文教学离不开诗歌的助力——以《故都的秋》为例莆田三中 林蝉娟摘要:

  散文意境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品味一篇散文。散文和诗歌一样都是重在抒情,所以在散文教学中,可以以诗句导入,学习诗歌中把握意象的鉴赏方法,引用诗歌中表达相似意境和情感的诗句来把握作者的情感,对散文的解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形散的散文也就很容易从情感上整体把握了。

  关键词:意象、意境、情感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神在于它要传递的感情,形即它的外在表现形式。

  散文这种文体在教学中不好把握,它的散的形该从何处去整体把握呢? “文章不是无情物”,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重在抒情,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它们传达的感情必定有共通的地方,赏析时也可以用到同样的手法。所以在散文的解读中可以让学生从相似的诗句中感受散文的意境和感情,甚至可以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来解读散文。

  一、未解此文,先感秋意。

  每一节课的导入不仅要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也应该对学生理解课文有所帮助。学生从启蒙到高一已经背诵积累了不少古诗名句,其中有不少有关秋天的名句。在教学中,可以用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诗句导入,让他们在熟悉的诗句中提前感知秋天的意境。以抒情为主的《故都的秋》,我布置预习时,让学生回顾查找与秋相关的名句。对此,学生表现出了很浓的兴趣,课后,学生翻诗集,查电脑,积累名句。导入新课时,学生争先恐后说了不少有关秋天的名句,课堂气氛活跃,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这些诗句,有的颂秋,更多的是悲秋,学生可以感受到毛泽东笔下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可以体会到柳永笔下浓浓的离愁别绪。学生明白同是写秋天的文句,但意境有所不同,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悲秋的意境之中。在这些诗句的意境中感受到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情怀,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从古至今众多文章的母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时学生自然可以感受到《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的秋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触类旁通,可以更好地把握这篇散文的悲秋情怀。

  二、抓住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诗歌与散文的语言都传递出一种画面美,我们解读诗歌意境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古文中的很多常见的意象都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抓住了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诗歌的情感。散文同样重在抒情,情景交融是很多散文大家追求的境界。我们在解读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时,同样可以抓住散文中重点描写的意象。品味散文中的一幅幅画面,感受诗人传达的情感。在对意象进行品读时,也可以引用与意象相关的诗句,丰富散文教学的内容。

  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写《故都的秋》时主要抓住了哪些意象?学生找出作者主要通过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果等意象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秋蝉、秋雨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它们有着比较固定的象征意义,蝉有高洁的象征,但秋蝉蝉鸣则很凄切。萧瑟秋风中,阵阵秋雨则带来了浓浓的悲凉之意……可以让学生从古诗中找到相关的诗句,让他们从这些诗句中领悟到故都的秋的悲凉。如: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家家户户都有蝉鸣、秋雨铺天盖地的故都,悲凉之声遍布,悲凉之意遍布。

  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传达出来的都是悲凉的感情,学生很容易可以体会到本文的秋的悲凉。当然文中并不是每个意象都是古诗中带有象征意义的常见意象,但只要再结合对散文语言的品读,就可以很好的把握故都的秋的悲凉,围绕这个“神”,这篇散文就很好整体把握了。

  三、触类旁通——用古诗中相似的诗句帮助学生品味作者的心境。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笔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文章为何能够感人,是因为人有着相似的境遇和感觉,我们读前人的作品会生发出相似的感受。高一的学生才16 岁,作为学生,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对文章中的某些情感并不能理解,甚至他们根本就看不出来。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在古诗中找到与之相关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感受相似的情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更好的理解郁达夫想要传达的文意。

  如解读牵牛花的蓝朵时,可用王安石的“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为例。这个诗句表面上看是写王安石很有闲情逸致,其实是因为王安石罢相后无事可做,独坐无聊,就细数落花。学生单看课文的这段描写,可能会认为郁达夫心情愉悦,过着闲适的生活,有闲情逸致去细细品味花朵的颜色,这样就误读了。

  郁达夫这时的心境和王安石颇有相同之处,其实是失意引发了落寞的心境。在心境上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理解了王安石,便理解了郁达夫心里的寂寞凄苦。

  如品味秋雨话凉时,都市闲人随口一句“一层秋雨一层凉了”,想要传达的是人们心底的悲凉,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仅凭这一句话根本不能理解此中的深意。这时我以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为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这句话背后的彻骨的凄凉之意。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以诗句导入,借鉴诗歌的意象赏析法,通过古诗句传达出的意境和感情,让学生更自然而然的感受到郁达夫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感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散文教学离不开诗歌的助力。

  参考书目:《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

  《浅谈意象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积累    下一篇:让情感教育点亮学生的心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