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积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莆田三中语文组 徐大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的积累工作,把它视作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只有树立起牢固的语言积累意识,才能引导学生关注好词佳句,关注对诗文、选文的阅读与消化,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才能让学生做到学、思、用并举,在表达交流时有所启发,在运用中更加明确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关键词:广泛阅读 能力提高 语言积累一次语文检测中有这样一道语言运用题:请写出两个关于“猴”的成语,学生在答题中提襟见肘、答案纷繁多样、啼笑皆非,更多的则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关,足见词语贫乏,语言苍白是相当普遍。因此,中学语文课堂必须重视和引导学生的词语积累。《课文课程标准》中把“语言积累”提到很高的位置,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明确目标,足见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注重课堂收集,课外延伸,丰富语言很多同学在写作时都感慨“下笔千斤重,一时已忘言”,这是因为平时阅读、朗读不够,积累不多,识记太少,所以写作时没有思路,语言贫乏。怎样破解这一难题,还必须得尊重语言积累的规律,只有增加阅读,注重课堂收集,课外延伸,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才能理清思路,提升语感。

  第一,要注重课堂教学,归纳课内经典词句,教会学生赏析的本领。“好善读,优雅清婉如兰似菊;男子长吟,气宇轩昂如松似竹”,学习的进程就是引领学生的一次精神旅行。赏析,自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来不得急功近利,要基于有感情的诵读,并且通晓作者写作的背景和身世经历,抑或研究他的心态,总之是与作者来一次心灵的交流,体悟他内心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当学生把情感融入其中,他们才能领悟其笔下流淌的涓涓细流,那些言简意赅,辞藻华丽;那些言简意丰,行云流水方能融入他们的内心,浸入他们的灵魂,教师课堂上所经营的丰富的词句,哲理思辩才能主动被消化,达到事半功倍。

  2第二,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并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加快乐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亲近作品,积累丰富的语言。我们的温家宝总理曾经发出过这样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可见课堂之外,读书对于一个人世界观的养成,语言的丰富,思维的活跃是多么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课堂上尝试用美读的方式阅读精典,高一上学期要求学生朗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欣赏完相关的背景故事,学生的目光开始划过每一个文字,诵读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响起,大家仿佛在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之间流连忘返,用他们的内心体会作者的文化情感,洗涤着灵魂,碰撞他那丰富的文史知识,美丽的文辞,泛舟在千年文明长河之中。课外的拓展性阅读已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再现,而是学生积累文学语言的有效途径。

  二、规范网络用语,让好的网络语言走进课堂复旦大学教授顾晓明说:“网络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成为新世纪的语言方式。”

  的确,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信息文字充斥于互联网空间,并且成为流行语,深受广大网民的喜欢,且运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像“菜鸟”“大咖”

  等词汇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环境中的“交际语言”,我们的学生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庞杂的网络语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站在较高处一分为二看待它。新兴的事物往往鱼龙混杂,这种新的语言有些也是不规范、粗俗的,而我们的学生又充满好奇,自身的判断力相对较弱,有可能影响他们对传统汉语言文字的继承与发展。课堂上,我们要善于变“堵”为“疏”,积极利用正确的网络语言,充实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幽默和谐、风趣生动,也让我们的同学在吸收传统文字的同时吸呐优秀的现代元素,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积累丰富的语言,增加文学底蕴。

  3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之具有掌握较为丰富的语言积累的能力。

  《义务教育大纲》中强调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然而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需要时间的,必须坚持持之以恒的精神。首先要解决急功近利的思想。由于阅读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费时也耗力,对语文成绩影响小,有些学生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没什么效果就放弃了。因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关键,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经常性地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奇文共欣赏,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甚至是好的情感都可以分享,一步步地教会学生欣赏,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古文云:学而不思则罔,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对于词语、句子、段落的把握,在阅读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而联系生活和自身情感体验,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探索、获取、掌握以及举一反三等,都离不开思考这一方式。最后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走进学生生活之中,这样就能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课堂就是一个阅读的动态教学,当学生面对着一篇篇生动的文章和一个人优美的句子,他们的脑海中闪现的应是欣赏和积累,追寻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幻化成笔尖所流淌下的文字,化惊奇为内在写作的驱动力。当然熟练地进行课外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是一个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它必然受到自身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若能多些有意义的阅读活动,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对他们的语言积累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和最具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就是从拥有语言沟通开始的。”当然学生的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每一阶段的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急功近利的成才环境面前,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坚持一种信仰,放眼长远,不断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积累,拓宽他们成才的路径。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作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    下一篇:散文教学离不开诗歌的助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