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对低年级教学的点滴思考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都少不了学习,也少不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是生活的缩影,数学也来源于生活。

  记得,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不知不觉地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我想,教学是否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水中,才能被吸收,数学需溶入生活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可见,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存于现实世界中的,离开了现实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显然,教育者如果能和学生一同走近生活,去体验学习、去体会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把数学变成枯燥的运算,冷冰冰的数字。这样,学生会更热爱数学,更愿意去探寻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么,数学也就会因走进生活而显得更加精彩了。

  一、引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而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的强烈。那么,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就要灵活地驾驭课堂,而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老师要做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桥梁,要善于从生活中去采撷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让学生发现数学。

  1.巧寻素材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或熟知的事物。那么,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从而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

  例如,我在上《认识方向》一课时,选用了“就近取材”的形式进行教学,而教材原本的例题图以学校为参照,选择了一些不同的建筑物为标准进行教学,学生不熟悉,学起来比较的抽象。而我在实际教学时,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找寻学生身边的建筑原形为教学的切入口,还生活一雏形。如,我以“天使环游记”为引线,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方向。那时,我还在朱棣文小学,所以我就以朱棣文小学为参照,找寻了在它周围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如:北面是海关,南面是海警之队,西面是电视塔,东面是世纪苑…这一素材的引用,学生熟知、熟悉。 这样的学习,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亲近数学,能吸引他们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促使他们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很好的落实了方向知识的学习。

  2.妙用素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只有用数学的眼光才能找到数学问题。所以,我们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习的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曾经听过,苏州市名教师我们的王文英校长上过这样的一堂课,《乘加、乘减》,她将英语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大明和妈妈”引进数学课堂,用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发孩子对新知的渴求,也引领着孩子走进数学的园地,去发现数学、亲近数学。

  比如:刚一上课,王老师就亲切地说:“大明家的桃子丰收了,妈妈要带大明去采桃子,我们也去看一看,好吗?”接着,让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的学习。由于“采桃子”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一素材的引用很容易拉近生活与数学间的距离,也能吸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和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随后,王老师又改变了书本中呆板的练习形式,串联了大明与爸爸妈妈到公园游玩买门票、拍照等一系列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同样是“买门票”、“拍照”这一生活事件,王老师巧妙地引用了生活中真实的素材,促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也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可以看出,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的过程,就能让数学多一些真实感,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皆有数学。

  二、借用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好的学习情境是生活经验的浓缩。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那么,我们要努力打通数学与生活间的通道,恰当地设计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以此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我发现现成教材中的例题,已经过教学的处理,被人为地简单化和典型化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较小,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于是,我精选课中的精华,选取了“比较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内容进行细化教学,让学生能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知识的精髓。如,我事先给每组准备了一根吸管,要求学生能凭着自己的想象任意剪出3段来搭成一个三角形。于是,学生自己剪起了吸管,操作后,我便问:“是否任意剪出的3段都能搭出一个三角形呢?”这一问,搭成功的小组马上回答:“是的”;而没搭成的小组,他们对三条边的长度产生了质疑。我趁势追问:“那么,你们思考过围不成的原因吗?”有学生说:“这两根太短了。”我问:“这两根和谁比短了?”学生说:“这两根加起来也没有第三根吸管长。”于是,我慢慢移动吸管与第三根平行,让学生观察这两条边加起来都没有第三根长是围不成三角形的。就在这样的探讨和交流中,大家慢慢发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又如,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就很善于巧妙地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本质。

  他在上《相遇应用题》一课时,就令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题是这样:“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在上课前,刘老师先送给同桌的学生两辆纸制模型车。左边学生统一拿客车,右边学生统一拿货车。刘老师问:“同学们手上都拿着客车或货车,大家来猜一猜,今天刘老师准备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有的说:“客车司机?”他说:“不对。”还有的说:“货车司机?”刘老师:“也不对。”“今天我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位交通警察。”同学们马上产生了好奇感,刘老师为什么要扮演一位交通警察呢?“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着刘老师就扮演交通警察指挥着车辆相对行驶,再现了客车和货车同时行走并相遇的整个过程。在演示过程中,刘老师把抽象的问题简单的再现,令它成为学生的亲身经历,也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两车运动的规律。

  可见,数学的学习并不需要华丽的外表、但需要扎实的内涵。而生活情境的引用则为数学课堂谱上了一曲新的旋律,也为学生们通过生活,走进数学打开了一扇门。

  三、步入生活舞台,让学生应用数学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其实,教师如果把小课堂能延伸到大社会,把生活中点滴积累吸纳到学习中,那么数学的学习必能闪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

  所以,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而多彩的生活,从中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

  1. 融入生活,应用知识数学是一种实用工具,如果不将它还原于生活,那它最终免不了渐渐被人所遗弃的命运。显然,教学中应适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到人的生活实践是离不开数学的。

  一位老师在教学完《元、角、分》后,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

  尊敬的家长:您好!

  您的孩子已认识了”元、角、分“,请协助完成好以下作业——”今天我当家“,让您的孩子单独采购今天您家的食物或生活用品,这是您孩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迈出的关键一步,请您支持,谢谢!

  关注您孩子成长的老师这样的作业设计,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感。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充分巩固,更突显为一种能力的训练和能力的升华。

  2.回归生活,展示才能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比如,我在上三年级《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就尝试了这样的教学。大家都知道”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十分抽象,凭空讲授收效甚微。所以当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我就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的平移工程(上海音乐厅的平移)。课中,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生活中的房屋能平移吗?“学生很诧异。他们想:”房屋有着牢牢的地基,有着坚固的支架,怎么会动呢?“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便说:”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世界奇迹——上海音乐厅的平移工程。 “这时,大屏幕上播放出上海音乐厅平移66.4米的新闻录像。随着录像的停止,孩子们异口同声:”神了!这就是平移!“你听,这就是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体会:数学是神奇的!

  此时,在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一个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运用它能解决许多生活难题。

  可见,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的发展。

  生活给数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而数学则给生活以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品位……当然,数学尽管要源于生活,但其应用一定要高于生活。正如文学创作一样,它来源于生活,但却虚实相间,使创作充满了魅力。比如,我们利用数学的极端原理,解决”鸡兔同笼“求鸡、兔数目的问题。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余下的”脚“的数量调整鸡兔数目,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问题,如果我们脱离生活或者单纯地陷入生活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用好生活素材是我们的起步,从中提炼数学性思维才是能力的提升。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谈小学生数学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