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美育在中学化学有效教学中的渗透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魏凤荣

  内容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而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的核心是美育。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学教学中美育的几个方面,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做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科学精神 美育

  开展学科素质教育目的是教育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和讲台,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更是一个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科学的真、善、美塑造学生心灵的舞台。科学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品德、科学价值等观念形态,它是科学素质的灵魂。回溯历史、关注现实、着眼未来,中学化学必须有力渗透科学精神的教育。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美育,美育包括“审美求真”和“向善抗恶”两个方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求真”培养质疑、学习、探索的进取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审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塑造博爱的情怀;“抗恶”造就和一切丑陋的行为作斗争的决心。美育是进入美的桥梁,是净化心灵、除恶扬善、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美的具体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身,其中科学美是其主要特征。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揭漏“丑恶”和“伪科学”是化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针对化学中的美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有其外在的形态美,内部组成的结构美以及实际应用的价值美。象晶莹华贵的砖石,光彩夺目的宝石,晶莹剔透的水晶无论形体、颜色都表现出物质的形态美。外观的美也反映的内在的美。象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C60的足球结构,苯的正六边形,雪花中水分子的排列无一不体现科学美的和谐、简单、统一。物质的美最本质的是它们的实际价值,利用它们不同的性质造福人类。目前世界每年合成出的新物质新材料达几十万种,它们在生活中将各显神通美化世界。

  二、化学理论

  理论是人们总结实践后得出的认识世界的规律、法则,是科学内在的美。它来源于自然美而高于自然美,是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美。化学理论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酸碱盐理论等形式简单、包罗万象,从多样性中求统一,充分体现了科学美的内涵。让学生知道“理论仅仅是人们对事物、对世界的看法,是为了解释一些现象而提出的。任何理论它都有使用的范围,都有局限性,甚至是错误的有待改正的,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因此在学习时要勇于创新,不要被课本束缚了手脚,要辩证的看待这些理论。

  化学理论是人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科学总结,正确反应了化学世界里的客观规律。例如元素周期律,掌握了它,可以在未知的领域里进行预测;而化学用语不仅能将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以简洁明快、易识易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而且能准确表达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组成、结构及相互转化的奥秘。例如"C",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化学家,都能知道它表示碳元素。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这两种物质的内部结构是不相同的。

  三、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化学教育中培养科学精神的首要出发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识美、辨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美是化学美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美的感受,培养他们鉴赏美的情趣,激发追求美的热情,增强创造美的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美是内在美的表现,是激起感官审美感知、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化学仪器的外形美。各种仪器质地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用途也不相同,但都酷似工艺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又是科学进步的一种标志,是科学创造的结果,是一种美的创造。利用和使用化学仪器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化学实验仪器的安装是否协调美观,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实验仪器相互协调,合适搭配,实验装置装配紧凑、高低适当、错落有序,可以使学生感到整洁和谐之美。

  四、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通用的化学学科的专业用语,是化学科学独有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等化学用语。化学用语书写方便、形式简明、内涵丰富,是杂乱无章的物质及其变化得到统一,是化学美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五、化学史

  化学史教育是中学化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不化学发展的昨天——典型元素的发现、物质结构的探索、化学原理的创立的回顾,今天——新发现、新发明、新医药、新食品等的展望,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精神与热情。一部化学史就是一部美育史,不仅包括化学发展史也包含了科学家们的崇高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发现的。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偶像,如何去塑造他们心中的偶像,以此去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化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留下了许多科学家呕心沥血、执著追求真理的动人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化学的历史故事去激励他们。

  在介绍纯碱的工业制法时,如果直接讲解,学生的思维跟到一定程度就跟不下去了。鉴于这种情况,我通过讲科学史激励学生的斗志。我介绍了旧中国国内的纯碱市场被外国所控制,当时世界上纯碱的生产采用的是索尔维法,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索尔维法在生产纯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两相对比,侯氏制碱既克服了索尔维法存在的缺点,同时充分利用了原料,节约了资源,而且得到了两种宝贵产品:碱和肥料。侯氏制碱法同时也把制碱工业和制氨工业自然联合起来。整个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索,其知识得到了扩展,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讲座,介绍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如:在讲卤素时向学生介绍氟的发现过程中,众多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和牺牲,以唤起学生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讲元素周期律时,介绍门捷列夫发现提出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以其能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敢于怀疑和创新的事实求是的科研方法和严谨科学态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毅力;讲纯碱(碳酸钠)时,介绍我国近代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以科学家不从洋媚外,自力更生的创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钻研探索精神,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达到活跃学生思维,塑造科学人格的效果。

  六、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化学中最真的真,最美的美。反应中的现象、反应的结果以及魔术般的变化都是最真实的,是真和美的统一。

  总之,化学美是化学内容的“真”与化学形式的“纯”的结合,是一种理性的科学内在美。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这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巨大动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美育呢?美育是一门艺术,要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美的意境。学习过程中首先是学习者自身去感知、记忆、思维等;其次是学习的情感、兴趣;最后是保持学习的毅力、意志等。所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是自我教育的手段。"因此,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实施美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施美育。

  1、 用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实施美育,让学生感受美

  黑格尔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形象性,也就没有美。化学教学的实验现象,化工装置都具有很强的形象美,让人感到整齐匀称,和谐舒坦,赏心悦目。例如,用试管给物质加热操作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口约1/3处的地方。在1/3处,接近黄金分割法中的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一种美的比例关系,既稳重又美观。再如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我做了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了"钠变成了小球,浮在水面上,到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水由无色变成了红色(滴加了酚酞)"的实验现象时,一下子就兴奋了,如此美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2、创立充满愉悦情感的情境实施美育,让学生欣赏美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对话和交流。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的魅力。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中语言表达准确,声音抑扬顿挫,课堂结构完美,实验操作规范,现象准确,启发巧妙,真正起到一个示范性作用,可使学生受到美好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板书,就能营造出一片审美的园林。一方图文并茂的板书应当是一幅精美的课堂教学的艺术缩影,具有丰富的美学蕴涵。板书对创设审美情景有着直接的视觉效应,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在离子方程式的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以正规的示范,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到离子方程式的整体美、和谐美、简洁美。并通过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事例,如H++OH-=H2O,写成2H++2OH-=2H2O,从化学知识和美学的角度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3、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创造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后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动手实验,大胆进行探索的欲望。这时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尝试。当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化学实验时,心里是多么高兴。在一次实验课完成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能把钥匙链放在余下的溶液里吗?"我说,可以。然后他兴高采烈地把钥匙链放在溶液中。大约2-3分钟后,红色的金属铜明显被镀到钥匙链上。其他同学也要试一试。此时,我把余下的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三份,让几位同学同时把钥匙链放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让他们观察镀层出现的快慢(速度),镀层的厚薄及致密程度等。通过对比、观察、讨论,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还懂得了镀层的好坏与镀层溶液的浓度有关。这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基本技能,还会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化学,启发他们的创造性。

  4、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别美

  多种形式的教育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化学魔术"、"化学课外小实验"等课外活动让学生留连忘返。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增加了社会实践的机会。生活不计其数的化工产品,其精致的造型,实用的性能及其生产工艺对学生充满了诱惑力。化学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放眼大环境。如讲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臭氧的用途和臭氧空洞的成因等,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实验时主动处理好"三废"。教育学生参与环保,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成"绿色"家园。

  美育和智育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相互补充的。美育和智育相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能充分发挥人脑两半球的功能,使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化学教师要用心爱护学生,用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讲课中间引导学生进行妙趣横生的探索发现,鉴赏化学内在的科学美,凭借美的魅力陶冶情感、启迪智慧、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室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称为‘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上再现自己的一种伟大创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机会,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教学中挖掘和发现美,引导学生懂得欣赏美。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板书美、语言美、仪表美、教态美,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的内心深处得到升华,培养科学精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信息化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小整合”    下一篇:化学课如何德育渗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