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探讨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河南省内黄县 任新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文结合自己化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化学学科的特点,探讨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若干建议。

  实验教学,创新精神培养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现在我们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创新教育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不盲从书本、教师和权威,敢于想象,超越常规,大胆猜想、探究,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火花,化学实验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化学教师应具备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适应的能力和素养。

  化学教师除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为创新精神培养做好思想、心理和能力准备。要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适宜创新的心理环境。为此,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在理论上理解“创新”,做好带领学生创新的心理准备;二是在教学实践中,要具备营造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之能,要有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的宽容态度,力求消除学生的课堂拘谨,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教师要在实践上做敢于超越常规的创新表率。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由设计到推广都有百年以上,人们都已习惯了仪器的使用方法,例如,每一种仪器在使用时注意什么,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出现哪些危险因素等。师生已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很少能去进一步想到,如何使实验的危险或其他不利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减小为零,更别说去进行实践上的改进。在充分享受到现成的仪器带来的良好实验效果的同时,却忽略了仪器的笨拙或初次使用时的胆战心惊。这种视经典为权威的思想和不自觉的意识,往往由教师的缺乏创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变得循规蹈矩,不敢创新。实际上,科学的试验方法是不排斥科学创新的。科学的试验方法就是应该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各种仪器的不利之处,改造实验仪器。这正是我们进行创新精神培养的好课题。

  以对酒精灯的改造为例,传统的酒精灯在使用时,必须遵守一些特殊规定:酒精不超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不能相互点燃,不能用嘴吹灭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它密封性差,易洒出酒精引发火灾;其次是其扁平的外形受热辐射面积大,使酒精容易气化,导致燃烧和吹灭时不安全。

  考虑了酒精灯的不足方面,我引导学生设计使用了一种安全方便的酒精灯,让其瓶口用带有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灯芯置于玻璃管中,玻璃管下端插至接近酒精灯瓶底。通过这一简单的改造,不仅解决了密封性问题,同时可以装满酒精,可相互点燃,可用嘴吹灭,甚至可以倒置燃烧而不用担心会洒出酒精。

  改造虽简单,但却非常实用。这说明传统并不一定权威,只要我们开拓思想,传统的经典仪器仍有可创新之处。

  三、要启发学生创新。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经典实验中的设计缺憾,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致解决问题,这是创新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的强烈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在实验设计的不尽人意处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创新引导的重要途径。怎么提出问题?要靠教师平时的引导和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尝试,敢于向教师质疑,敢于向经典实验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方法,去发现、追踪概念和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和方法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发现的实验方法与教材比较,在实验中探究,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创新精神不断得到培养。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中学教材中的一个经典实验。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实验,我们会发现伸入氧化铜上方的导气管没有固定,将导气管倾斜向上伸入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内壁上方后,会发现导气管不牢固,容易左右乱动和向下滑,教材没有提供更细致的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启发学生:如何更好地固定导气管,实际上也就是如何改进实验。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时机。我瞄准这一有利时机,根据问题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问题,优化经典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了最佳的优化方案:装氧化铜的试管可用具支试管代替,支管口向下,可用来排水排气,同时将导气管套入一个单孔橡皮塞内,用橡皮塞将导气管固定到装氧化铜的试管上(橡皮塞下方已用一把小刀轻刻了一小沟槽,小沟槽与试管内外相通,也可排水排气)。这样的改进兼顾了固定、排水和排气。通过启发引导的方法,给了学生创新的条件和空间。

  四、增加教材以外的相关实验,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初中教材中的实验几乎全是验证性的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教学实践中,师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相关实验,同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使学生更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思路不限,思维发散,直到找到满意的试验方法为止。比如空气成分的测定,从小学科学课本到中学化学教材,有不同的测定方法,掌握原理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自己设计实验,对比他人实验以求思维的借鉴,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保证设计实验的有序、有效,教师可以从引导实验方案设计入手,引导学生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在学生独立实验时,教师做好巡视指导。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会很有帮助。

  五、让学生体会“创新”成功的滋味

  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进行实验,发现问题。

  例如,AICI 3 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ICI 3 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认为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又如,将Na投入CuSO 4 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而是生成Cu(OH) 2 蓝色沉淀。这些知识,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创新”的滋味,也才能利于创新精神在学生身上成长。

  六、注意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用语被有些学生称作第二外语,化学仪器又是瓶瓶罐罐,不像物理仪器许多能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化学药品往往有味有毒,使用起来注意事项多多,让初学化学的学生畏首畏脚。因此,学生们往往对化学心生畏惧,畏难、厌烦,并且会认为学习化学没啥用,这就无形中束缚了学生在实验时的思维和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时不能展开想象,不敢放开手脚,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化学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而让学生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我认为是激发学生实验积极性的好办法。比如,空气成分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测定等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甚至还可以把这样的实验当成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配合学生就地取材在家做实验,甚至可以让学生家长带着学生到农田做实验。学以致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化学教学要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使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使学生在尝到学习的快乐的同时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培养。

  参考文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   《化学通讯》   《中学化学教与学》

  《科教文汇》    《科教导刊》

  作者简介:任新军:生于1970年,男,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中教一级,1991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十八年后于09年转入高中从事高中化学教学至今。工作期间曾获县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第一名,也曾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因此在校还兼任心理咨询教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融    下一篇:中学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