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研究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3-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他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拟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本课题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制定出矫正策略,然后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错误原因,矫正措施,提高措施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准确率低,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分析原因,纠正计算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学生错误原因分析

  (一)、心理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老师和家长常常把一些学生错误原因归结为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1)、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错误的感知。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不善于协调自身的各种机能完成规定的行为动作。如学生在誊写题目时,漏掉一个字,一句话,甚至一个步骤。有些学生看错符号,把“+”写成“-”,把“-”写成“÷”。有些则把“134”写成“743”,把“646”写成“464”,把114×25抄成14×25,甚至抄写时发生串行。学生最难能可贵的是踏踏实实地看题、读题、审题,而不是急于求成地完成作业,或者有些由于学得不够扎实而犹豫不绝,不知从何下手。

  有时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瞬间记忆出错。虽然这样的学生明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其它的各项注意点,但是仍然在计算中有失误。这是因为学习的基础是记忆,学而不记,则成荒废,大量的知识储存和积累,后继的更新和发展依赖于记忆,良好的瞬间记忆力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优良保证。如三位数的退位减法中,常常有学生加了退位点,但在计算时忘了带点的数字已经不是它本身了,进位加法中常有学生明明写了进位1,但是就是不把1算进相同数位相加的过程中,特别是连续退位或连续进位,学生更加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2)、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知识发生负迁移。

  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式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方法、法则的掌握。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信息是需要学生强化记忆后形成一种能力的,但是怎样运用旧知识的规律或者结论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当然要看解决新问题的条件和环境。如8×125=1000,学生计算8×125÷8×125时,一些学生这样算8×125÷8×125=1000÷1000=1,“凑整”让学生误以为是简便运算,实际上学生忽略了最重要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法则。

  (3)、缺乏对计算的兴趣,情感不稳定。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动力,鼓动着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掌握方法,使得自己在计算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在此过程中学生最大的收获计算正确的成就感,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路无阻地学习。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很快得到结果。当遇到困难时,一些学生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地计算出结果,缺乏耐心和信心,计算的数据较大或计算烦琐时产生了排斥心理,从而不能认真地审题,不耐心正确选择合理算法,最终导致计算错误。

  (4)短时记忆较差

  四则计算,其得数是多次简单计算再计算的结果,前面计算的结果需要储存在记忆中,在下一步计算时再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参与运算才能使整个运算过程顺利准确地进行。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学生计算加法和乘法时忘记进位,计算减法时忘记退位后在前一位减一,这些都是短时记忆较差造成的计算错误的典型例子。

  (二)知识和技能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数学计算能力的学习都是台阶性的,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不打好基础,就会影响后继的学习和学生能力的发展。一年级是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先学习乘法口诀再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后者都以前者为基础,甚至是一年级上学期20以内的加减法。一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在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就受到了很的影响。

  (2)不理解算理, 缺乏技能。

  学习算理的最初是模仿加理解,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是简单模仿就会不理解算理,学不会方法。如1000-175这样的算式,怎样使学生最终理解带点的0就是9,需要细细说来,怎样一步一步向千位借,又一步一步地借给了十位和个位,需要让学生将这样的过程用语言表达清楚,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一千减几的计算方法。

  有时老师的急于求成也影响着学生的理解,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基本算理,方可生活应用。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题型的多样化算法,但要懂得提炼和强化算法,促使学生有方向地选择基本的方法或者简单可行的方法,才可以使学生的计算更加熟练和灵活。

  (三)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

  1、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例如递等式计算55+248-145,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把“55”和“145”凑成一个整百数,是计算变得很简便。这样做的学生就是对运算符号缺乏分析,审题不清,导致计算结果相差甚远。

  2、书写马虎.挂钩的“1”和“7”,“6”和不封口“0”不分,导致计算时出错。或者把“÷”上下两点连起来变成了“+”,这样的错误,自己很难发现。导致了错的结果,却难以检查出来。有的擦擦写写,写写擦擦,看不清数据,也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没有对齐等等。

  3、演草本不规范。如有的学生笔算不打草稿,一律用心算,或随便找个地方或纸张乱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出错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计算能力方法

  针对以上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计算”,谈几点做法: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和定律。

  计算法则、定律是学生计算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让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原理,同时还要重视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度。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通过自己实践、探索获取法则或定律,这样学生才会理解深、记得牢。为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法则,还要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在练习中让学生多讲一讲计算方法。学生只有对法则、定律真正理解掌握了,才能运用自如。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计算的质量。多数中上等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粗心大意、计算不细心、书写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提高计算质量。

  (1)认真细心对数的习惯。首先保证题目抄对,如果题目都抄错,后面再认真计算也是作无用功。要求学生做到:抄完题后要和原题对照,后一步和前一步对照,横竖的得数和竖式得数对照。

  (2)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不应急着去做,先要弄清运算顺序,同时还要分析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审完题后再动笔计算。

  (3)认真书写的习惯。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竖式的横线和分数线要求用直尺去完成;运算符号的书写一定要规范,特别是“除号” 和“小数点”的书写一定要严格要求。

  (4)认真检查的习惯。算完后回过头来再进行检查:竖式计算的题目,算完后再验算一遍;脱式计算的题目,算完后再回过头检查计算方法、检查每一步的过程,只要能做到一步一回头,就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3、培养口算能力,为计算打好基础。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口算教学,不仅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教学过程,它更应是学生思维、心智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1)加强口算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同时,更应及时加强方法的指导,如运用凑十法进行口算;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口算等等。

  (2)注意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由于计算题枯燥,很难吸引学生。

  在口算训练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注意口算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改变单调、乏味的练习,以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在口算训练时可采用活动口算卡片、口算表、口算转盘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新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思路。还可以利用口算游戏、竞赛引起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4、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为了使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 ”的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①25×4=100、25×8=200,125×8=1000,等得数是整百整千的算式。②20以内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 3 \* GB3 \* MERGEFORMAT③常用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值。学生只有熟记这些常用的数据,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5、根据计算中的错列,及时分析纠正。

  学生初次练习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指导,这种错误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回过头再纠正就会很困难。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错误有针对性的选择错例进行分析、交流。如针对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干扰而产生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区别容易混淆的感念和法则,达到熟练掌握为止。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分析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有步骤的长期训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地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