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5-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完这堂课,我忽然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话很有感触。虽然我也是一直上着语文课,一直思考着语文课堂教学。但是平时的语文课总比不上上公开课那样,上公开课是一种“磨”,是一种“蜕变”,每经一次“蜕变”都有一次新的体验,新的豁然开朗。所以很感谢,也很珍惜这次“蜕变”的机会。下面就讲讲这次 “蜕变”的感受。

  上完这节课,我的第一感觉是课堂轻松且自信,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首先,因为带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对学习活动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其次,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高,而且学习积极性很高;第三,是因为我能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共同演绎这激情的40分种。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体现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研读教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女娲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31课,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女娲百折不挠的形象,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篇课文,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也就是我到底通过这个例子体现什么呢,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定位在哪里呢?于是,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钻研着、分析着,并根据我的上课风格思考着,我想很有必要让学生感受神话传说的神奇之处。为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抓住“几天几夜”“五天五夜”,以及课文第四自然段女娲炼石补天时的动词等,体会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2、复述女娲找石的、炼石补天的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我又想,教学时,我应该怎么上出《女娲补天》的文本特点呢?我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是怎样补天的?”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紧扣文本,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女娲这一神话人物不怕危险、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所以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1、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神话想象神奇的特点。

  2、复述女娲找石的、炼石补天的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二、以读为本,利用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学,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女娲的伟大,体会他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1、抓住主线,反复研读促理解。

  有句话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支点找得成功,可以起到聚焦、内化的作用,将散乱的精彩文字串连起来。我预设的大主线是神奇线,从导入到学生自学,从读文到小练笔、从复述到扩展,都体现了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以读为本,“读”贯穿始终,但每次读文都有目的性,不是为读而读。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默读,个别读;大声读、教师引读,创设情境读……等等。如揭示课题后,告诉学生默读思考,之后再感情朗读;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又一遍遍的让学生们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对女娲的崇敬,以及辛苦和坚持不懈.....在多种朗读形式的作用下,在老师充满情感的鼓励引导下,最后大部分学生体会到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2、创设情境,放飞想象促体会

  儿童年龄特点使他们对神话充满好奇心,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创设了神话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教学进程采用了几处多媒体手段,如孩子们体会到女娲到处找石,并体会到不易与欣喜时,我引导学生们读出女娲找齐五彩石很不容易;女娲找齐五彩石后很高兴,以及读出对女娲的崇敬。

  再如,让孩子们想象女娲炼石的辛苦与坚持不懈时,我这样引导:“孩子们,五彩石终于找齐了,女娲马上投入到了炼石的工作中。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女娲炼石的情景(师配乐讲述,创设情境);之后,让孩子们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读出女娲的辛苦和坚持不懈。由此,学生们便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女娲的辛苦与坚持不懈。

  3、练讲结合,放飞想像重积累。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上,我继续利用文本特点,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写一写天补好后,人们从此过上了怎样的生活?这样做,既巧补了课文的空白,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有效地打通了阅读与作文的壁垒,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阶段,是孩子复述课文的最佳时期。本节课,我这样教孩子们复述:“这个故事多神奇呀!孩子们,现在你就是神话的创造者,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讲讲女娲找石、炼石补天的故事。有点难度?不要急,老师来给你支支招。第一招就是凭借黑板上的重点;只有把那些最关键、最有意思的情节讲得特别好,才会更加引人入胜。第二就是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请大家回忆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给你讲故事的?(指生说),对,让人听后感觉一张嘴就知道是在讲故事,而不是读课文。大家都试试。第三就是加上自己的想象,使故事更神奇。例如,女娲都去哪怎样找石,女娲又是怎样炼石的?大家明白了么?好,那就开始吧,可以自己讲,还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讲”。经过自己练讲以后,再指生分别讲找石和炼石。效果很好。

  总之,通过以上讲练结合的环节,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保留神话故事的完整性,激发学生读讲神话的兴趣。

  人们提出“课文无非是一个引子”、“一切为迁移而教”的新观点,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拓展的一项主要内容。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吕叔湘先生也曾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

  本节课,我首先带领孩子们品读古文原文,了解了根据《淮南子览冥训》这个神话故事改编的最早的《女娲补天》,让孩子知道《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内容只是原文内容的一部分,从而保留了神话故事的完整性。然后这样过度:“孩子们,其实为了彻底拯救人类,女娲还做了几件神奇的事情。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淮南子》中的女娲补天,也可以读读《中国神话故事》,去感受更多的神奇,感受更多神话人物的神奇力量。下节课我们开个神话故事会,好吗?(出示课件:神话故事,想象神奇,魅力无穷!做一个爱读神话故事、会讲神话故事的人,其乐无穷!)”这样做,进一步强化了课外拓展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从而使课外拓展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细细回味也有不足之处:我的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我所想象的那种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并不是很活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最积极的心态去调动、感染孩子们的那份热情,而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这一点有待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加强。但总体而言,我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并结合八项教学策略进行设计及教学实践,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获的境界。期望各位老师、专家能够给我更多的指导,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推荐资讯